
由于多次從臺灣菠蘿中檢出有害生物,大陸海關總署宣布從3月1日起暫停臺灣地區(qū)菠蘿輸入大陸。消息一出,立即引起臺灣“朝野”激烈攻防,蔡英文當局大內宣“農產(chǎn)品分散海外市場”的謊言也被一一戳破。
說好的分散市場呢?
臺“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大言不慚說“水果外銷中國(大陸)以外的市場呈現(xiàn)連年成長的趨勢”,卻慘遭國民黨“革實院長”羅智強引據(jù)“農委會”資料打臉。
羅智強指出,陳吉仲為了證明“農委會”有努力“分散市場”,說“水果外銷中國(大陸)以外的市場呈現(xiàn)連年成長的趨勢”,來表示“農委會”好棒棒。但根據(jù)“農委會”自己的數(shù)據(jù)庫,從2016年開始,農產(chǎn)品出口大陸占比就年年升高,在2018年達到最高點;2020年受疫情影響,出口大陸占比下滑到20.7%,依然高于2016年的19.4%。
羅智強表示,陳吉仲說“中國(大陸)以外市場出口量連年成長”,但不敢說的是,大陸市場成長的數(shù)量更高,出口大陸的比例也是“連年成長”。如果只看水果,數(shù)字更為懸殊,2016年大陸出口占比52.5% ;2019年達到最高點58.6%, 2020年也有54.0%。
羅智強強調,以上還是大陸、香港分開計算的結果,請問陳吉仲,說好的“分散市場”呢?
臺灣菠蘿賣到澳洲?

蔡英文社交賬號截圖
蔡英文去年3月3日在社交平臺霸氣宣布:“大突破!臺灣菠蘿、萵苣成功再開拓外銷市場!”內文指出,臺當局已把臺灣的番石榴賣到美國,雖島內正在防疫,但臺灣農產(chǎn)品外銷工作仍未停止,因為在突破檢疫的障礙與長途運輸?shù)南拗葡?,已確定要把菠蘿賣到澳洲、萵苣賣到了沙特阿拉伯,柑橘也持續(xù)外銷到了中國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及加拿大等地。
蔡英文當時在文中,特別感謝了行政機構農業(yè)委員會、地方政府團隊與臺灣農民的努力,強調外銷成果證明了蔡當局過去四年,加強農產(chǎn)品外銷、開拓全世界市場,不把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方向正確。
國民黨“立委”呂玉玲2日發(fā)文痛批,去年3月蔡英文在社交平臺上風風光光的告訴大家,我們可以賣菠蘿鮮果到澳洲了,但翻出“農委會”的進出口數(shù)據(jù),去年3月到今年1月為止,賣給澳洲總共只有新臺幣13萬元,同期出口大陸的菠蘿鮮果大約新臺幣46億元,是出口澳洲的數(shù)萬倍。
對此,呂玉玲諷刺道:“請蔡英文及行政團隊多加油,把政策大內宣的心力,再多分一些給農民和世界各國,不要菠蘿沒法出口,就先想著讓臺灣人自己吃!”
“新南向”政策成果輝煌?
國民黨前主席朱立倫3月2日指蔡英文當局“執(zhí)政”以來天天宣稱推動新南向政策,四年共花了252億元(新臺幣,下同),結果臺灣經(jīng)貿依賴大陸的程度有增無減,“推動新南向,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市場風險”根本是騙人的大內宣。
朱立倫說,蔡英文當局2016年5月20日上任。用2016年為基礎,當年新南向18國的順差是7311億元臺幣。蔡當局開始花大筆的經(jīng)費推動新南向政策,宣稱要擴大新南向市場,多賺這18國的錢。結果,2017年順差是7220億元臺幣;2018年降到5872億元臺幣;2019年降到4489億元臺幣;2020年再降到4100億元臺幣。四年來合計花了大家的252.7億元做營銷、文宣、廣告、活動等;四年后的成果是合計“少賺了7562億元臺幣”。
朱立倫酸說,如果這是“成果輝煌”,以后教科書全部要重寫了!有網(wǎng)友呼應說,如果這是“成果輝煌”,那馬英九時期的政績就是“神一般境界”。
臺灣菠蘿銷陸受阻能解決嗎?
對于臺灣菠蘿銷往大陸受阻是否還有轉圜余地?臺灣中興大學國際政治所副教授譚偉恩接受媒體專訪表示,就經(jīng)貿層面來看,應還有2種爭端解決模式。第一,是透過WTO協(xié)調機制來談判,第二,是透過兩岸默契協(xié)商,而2模式各有利弊。
譚偉恩建議,第一,若透過WTO機制來談判,好處是制度化、有國際公信力,缺點是要考慮兩岸互告,貿易損害的風險。第二,若透過兩岸默契協(xié)商,好處是雙方談判相對直接,但繞過國際制度,兩岸之間關系特殊,協(xié)商公信力可能打折,也考驗兩岸互信程度。
此外,對于貿易圈內有一說法指出,若透過WTO協(xié)商,因兩岸間還有“兩岸經(jīng)濟合作框架協(xié)議(ECFA)”,大陸對臺開放539項產(chǎn)品,反之,臺灣對陸僅開放267項產(chǎn)品,雙方貿易并不均等,若訴諸WTO仲裁,恐怕會站不住腳。但譚偉恩認為,“ECFA”是兩岸協(xié)商結果,意即雙方已同意,加上雙方貿易量存在落差,應不至于成為臺灣的弱項。
菠蘿“鬧劇”折射出臺當局多少虛妄?
一顆菠蘿能被強加多少“政治化”曲解,島內民眾最近真是“大開眼界”。《人民日報海外版》發(fā)表評論文章稱,自日前海關總署宣布3月1日起暫停臺灣菠蘿(鳳梨)輸入大陸后,臺當局領導人、副領導人、民進黨各路政客輪番上陣,一面鼓噪渲染“中共打壓”,一面賣力表演“吃鳳梨救臺灣”,從謾罵大陸“國際貿易惡棍”到“隨便找理由打壓臺灣”,再到所謂“捍衛(wèi)自由鳳梨”,民進黨上上下下沆瀣一氣,將事情“政治化”操弄,大張旗鼓整出一場“菠蘿鬧劇”,成為島內一道“奇景”。
民進黨既沒有意愿,也沒有能力解決實際問題,只能靠污蔑大陸來回避自身責任。一遇事情,刻意歪曲、惡意解讀,借機攻擊抹黑大陸,已經(jīng)成了他們的“膝跳反射”。上臺5年多來,民進黨壞事做盡,拒不承認“九二共識”,洗腦制造對立,暗里大搞“文化臺獨”“柔性臺獨”……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更是變本加厲,勾連外部勢力“以疫謀獨”,禁大陸口罩、禁“小明”回家、禁大陸疫苗,到現(xiàn)在還大聲嚷著“武漢肺炎”,更不用說禁陸資陸貨、禁大陸童書等等。凡事操弄“仇中”“反中”“恐中”,用泛政治化的角度來解讀,這次菠蘿事件也是如此,盡顯其心理陰暗和執(zhí)政無能。
幾天過去了,民進黨當局既沒有討論如何消滅菠蘿蟲害、加強檢疫,更沒有反省其兩岸交流態(tài)度。反而是一眾綠營政客,嘴硬強辯“臺灣鳳梨檢疫沒有問題,你才有毒”。綠營政客的田間作秀,都只是為爭取選票、鞏固既得政治利益罷了。只是苦于臺灣農民被民進黨蒙蔽,失去共享兩岸經(jīng)貿交流成果的機會,著實可惜。若任憑民進黨操弄,兩岸關系繼續(xù)惡化,下一次受傷的又將是誰?!【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