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立法院”黨團6日拋出“政府應請求美國協(xié)助抵抗中共”及“與美復交”兩項決議案,因民進黨未反對獲得通過。大陸國臺辦發(fā)言人朱鳳蓮6日晚上回應道,兩岸的事是兩岸同胞的家里事,絕不容許任何外部干涉,島內有識之士和負責任的政黨對此都應清醒認識,“中國國民黨有關人要明辨是非,不要做損害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和兩岸關系和平穩(wěn)定的事”。
定調為“避戰(zhàn)案”
國民黨黨團6日拋出的兩個提案,其中之一“請求美國協(xié)助我國抵抗中共”稱,民進黨當局應積極說服美國政府依照“與臺灣關系法”的精神,“一旦中共有明顯危及臺灣人民安全及社會經濟制度的行動時,在我國政府請求下,將前述中共舉動視為對西太平洋地區(qū)和平及安定的威脅,并以外交、經濟與安全防衛(wèi)等方式協(xié)助我國抵抗”。另一提案“與美復交”稱,在臺美關系突飛猛進之際,當局“應以美國與中華民國恢復邦交作為對美外交目標,并積極推動”。臺灣聯合新聞網7日稱,上述提案雖然無異議通過,但民進黨黨團曾先與國民黨黨團溝通,希望能將提案中主張“當臺灣遇到危險,美國應用直接軍事等方式支持臺灣”,修改為“安全防衛(wèi)”方式。
隨著陸美沖突日漸激烈,美國不斷打“臺灣牌”,所謂“臺美建交”的議題也浮上臺面。9月中旬,美國眾議員提案要求美國政府與臺灣恢復“外交關系”。誰知不出數日,臺“外交部長”吳釗燮接受美媒采訪時又稱,不主動尋求與美國“建交”。英國BBC稱,國民黨內一些以馬英九為首的“疑美派”人士,對黨主席江啟臣的親美路線提出過數次質疑,因此這項決議案應該是江啟臣挽救黨內支持度的方式,看北京以及馬英九如何應對。
馬英九直言機會不大
針對國民黨的提案,臺“總統(tǒng)府”發(fā)言人稱尊重“立法院”的決議,“外交部”稱注意到“立法院”的決議,并感謝朝野對臺美“外交”及安全關系的支持。臺“行政院長”蘇貞昌稱,臺灣會跟美國從有“外交關系”到沒有,都是國民黨搞的,現在國民黨終于良心發(fā)現也是好事一樁。據臺灣“中央社”報道,在7日的民進黨中常會上,蔡英文懷疑江啟臣知不知道要提案。“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認為國民黨誤認為民進黨不會支持提案,兩項提案未經垂直整合,也缺乏戰(zhàn)略縱深,“即興式表演,結果是出糗了”。
藍營內部看法不一。國民黨主席江啟臣針對國臺辦的表態(tài)回應稱,“捍衛(wèi)中華民國主權,維護臺海和平與安全,就是對中華民族最有益的事”。他聲稱,提案不違反國民黨“親美和陸”的路線。不過馬英九7日表示,吳釗燮已表明不追求跟美“復交”,這恐怕是美方示意吳說的,因此他認為“復交”機會不大。前黨主席朱立倫8日稱,當局因應美中抗衡的最高原則應該是確保兩岸和平,“總不可能每天喊著要拿掃帚上戰(zhàn)場”,應有積極作為。
“不應用媚俗的方法取悅”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李振廣認為,國民黨的提案有“下絆子使壞”的味道。臺灣《聯合報》稱,國民黨的用意無非是賭你不敢,但民進黨反倒順水推舟。文章稱,要與美國“復交”所引起的負面效應,與嚷嚷要“獨立”的政治效應差不多,美國與大陸都不會高興,國民黨馬上就要面臨騎虎難下的窘境,假若撤案,虎頭蛇尾,結果更糟。
“國民黨的做法真的聰明嗎?”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8日撰文稱,國民黨會提出此兩案有三種可能:一是撇清,想脫掉“親中賣臺”帽子;二是討好,認為現在臺灣民意普遍是“敵中親美”;三是“立場”,想強化目前黨中央“反共親美”的路線。但“國民黨的盤算錯了”,“應該用更完整的理念與論述來說服民眾,而不是用討好、媚俗的方法來取悅”。他認為,現有做法不會有多少人會轉而支持國民黨。“未來面對美國的軍售、美豬的進口及美國其他索求,國民黨將失去反對的立場。在兩岸關系上,國民黨也將再無角色與分量。”文章說,民進黨整個思維是鉆進“臺獨”、依靠美國的牛角尖,不夠“愚”嗎?國民黨則沒有中心思想,自以為是,提出兩個不知所云的決議案,不夠“蠢”嗎?“蓬佩奧耍、民進黨愚、國民黨蠢,是目前臺灣面臨的困境,‘愚’與‘蠢’并存時,就是臺灣人民的危局了。”
島內資深媒體人陳朝平8日發(fā)文稱,國民黨兩項提案,一是跟著民進黨拿香拜,了無創(chuàng)新;二是沒有厘清當前兩岸緊張局勢的根源,找錯病灶下錯藥,還落得兩面三方不討好的下場。“兩岸既和,何必請求美國協(xié)防!”文章說,兩岸既和,美中沖突必緩,區(qū)域緊張自解。“兩岸問題的解決方案始終都在兩岸手里,無須外求。歷史經驗,外力介入,引狼入室之始。臺灣,不需惡狼,無需暴虎,需要的是高瞻遠矚的和平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