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由讓人想起2018年高雄市長選舉中藍綠強勢對決,當時也曾傳出陳其邁與韓國瑜有過密約,達成“口不出惡言、禍不及家人”協(xié)議。但事后,韓國瑜卻一路飽受抹黑攻擊,令他喊話“寧可干凈的輸,也不要骯臟的贏”。同樣的抹黑套路,同樣的歹戲劇本,可能這就是臺灣選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吧?
前幾天,在傳出國民黨高雄市長補選人可能是不分區(qū)民代吳怡玎時,就有綠營網(wǎng)友翻出吳怡玎的父親國民黨籍前民代吳光訓曾涉入炒股案以打擊吳怡玎,結(jié)果意外牽出陳其邁是“貪二代”的事實。
陳其邁的爸爸陳哲男曾任陳水扁辦公室副秘書長等重要職務(wù),過去被揭露涉及“高雄捷運泰勞弊案”、“司法黃牛案”等,且因“司法黃牛案”,遭臺“最高法院”依“貪污治罪條例”判處有期徒期7年、褫奪公權(quán)5年確定,2014年入監(jiān)服刑,直至2017年因病假釋出獄。
代表臺灣民眾黨參選的吳益政,也被挖出“黑歷史”。被指在2011年擔任高雄市議員時,曾涉嫌詐領(lǐng)助理費,第二年又因議長選舉亮票事件,坦承犯行而獲緩起訴。
臺媒指出,各陣營參選人都盼望高雄市長補選是場“君子之爭”,但從各黨人選剛出爐就抹黑滿天飛,渴望“翻轉(zhuǎn)”的高雄市民,恐怕又要失望了。

高雄市長補選將于8月15日投票。有臺媒分析,臺面上的三人——陳其邁、李眉蓁、吳益政,實力上差異懸殊,陳其邁會“躺贏”;也有人認為“陳其邁會再輸”;臺媒則指出,民進黨固然輕松除掉了韓國瑜,但民進黨要在高雄重建綠色執(zhí)政的正當性,仍有不小的社會心理障礙需要跨越。而陳其邁還要跨越他自己的障礙——
陳其邁的障礙,不僅在于他是被罷市長的手下敗將,更在于他要如何與被選民否決的“舊政治”劃清界限,證明自己不是派系利益的代理人。高雄市民折騰十八個月,送走“逃跑”市長,難道只值得回收先前否棄的派閥政治,繼續(xù)被魚肉?
8月15日的高雄市長補選,是“臺灣民主”的一頭怪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