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源:中時電子報)
■廣召同志,充實認同中華文化論述破解“臺獨教育”
談到臺灣今天出現如此嚴重的歷史教育錯亂,徐泓在譴責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等人數典忘祖之外,也對臺灣地區(qū)前領導人馬英九給予批駁。
徐泓說,2008年,臺灣大部分民眾唾棄陳水扁及其所屬民進黨的氣氛高漲,馬英九以壓倒性多數當選領導人,民氣可用之際,正是撥亂反正的好時機。當時有幾位大學師生代表面見馬英九,要求盡速修改“98課綱”,翻轉走向“獨臺”、“臺獨”和“皇民史觀”的歷史教育。無奈馬英九只想討好和爭取那34%沒投他票的綠營選民,完全不采納建議,反而用“深綠”的鄭瑞城為教育部門負責人,公告了陳水扁時代的“98課綱”,即2009年要采用的課綱,引發(fā)學界與社會輿論激烈不滿與批評,“98課綱”的實施才因此擱置一年。
“此期間,‘教育部’組成新的課綱小組,但成員多數仍為扁時代原班人馬。”徐泓表示,當2012年馬英九連任時才驚覺事態(tài)嚴重,開始著手修訂課綱。當年7月,邱毅在中國國民黨中常會上建議應該刪除高中歷史教科書中“皇民化”、“臺獨化”等不宜的內容,臺灣史與中國史應合并稱為“本國史”,獲馬英九認同,認為這是符合“憲法”。于是,“教育部”再度著手修改課綱。但是,此時課綱的修訂,事實上已經無濟于事。再后來,雖然馬當局對課綱做了小范圍微調,也最終在蔡英文主導的“獨派”和“太陽花”運動抗議聲中妥協。
“今天島內形勢,政治上綠營完全執(zhí)政,歷史課綱及課本編寫,也掌控在綠營學者手中,尤其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在學生與年輕人中,‘獨臺’和‘臺獨’已占主導地位。要想撥亂反正,難如登天。”對于“臺獨”課綱的翻轉,徐泓持悲觀態(tài)度。不過,他說,孔夫子訓勉我們:知其不可而為之。
“我們可以從兩方面努力,一為充實論述力量,二為廣召同志。誠如新竹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張元所說,歷史教學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歷史的核心能力,以學生為本位,從學生的學習角度來思考。臺灣史切近我們,當然要注重臺灣史,獨立成冊,又何妨?只是我們以臺灣史為鄉(xiāng)土史,‘綠營’以臺灣史為臺灣民族國家史。能有此覺悟者,可為同志;無此覺悟者,何嘗不能爭取為同志?”徐泓說,蔡英文主導的“106課綱”,把中國史納入東亞史和世界史脈絡中講,注意不同時代,我國與東亞鄰邦的交流關系,本是擴大視野的好事。雖然有把中國史消失在東亞世界的危險,但若我們展開地圖,縱覽史事,至少在甲午戰(zhàn)爭前,中國是東亞世界的獨強,政治、軍事如此,舉凡文字、文學、史學、經學、藝術等更是如此,“臺灣大學歷史系高明士教授到日本留學,引進西嶼定生‘東亞文化圈’論,在傳統的東亞文化圈中,以中國為中心,琉球、日本、安南、朝鮮半島都同中國以“冊封體制”為原則保持著交往,而漢字、儒家經典、律令典章制度構成這個文化圈的主要支柱。”
徐泓說,“反中”的臺灣史學界成員為助蔡英文政府搞“去中國化”培養(yǎng)“天然獨”的歷史課綱,將此一“東亞文化圈”進一步發(fā)展成以“東亞史”,以取代“中國史”,把“中國史”變成“外國史”,但他們終會發(fā)現,這非但無法否定中國在東亞歷史上的主導地位,而且更無法否定臺灣人與文化的中國性和中國成分,“以燦爛深厚悠久文化為內容的中國歷史,不是一時掌權的政客可以主導和玩弄的,更不是少數醉心政治的史學工作者和趨炎附勢之徒可以篡改的。”
徐泓說,如今蔡英文推動“教育臺獨”的歷史課綱,雖對歷史教學的發(fā)展設下局限,但徒法不足以自行;課綱的實踐,編寫課本與教材,課堂講授,還得靠人。何況新課綱中還有些功能性改革可供運用!“最近,嘉義大學應用歷史學系教授吳昆財等學者和中學教師組成的‘高中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推動歷史教育‘自己救、自己寫、自己教’。只要我們不棄,繼續(xù)堅持自己的理想,一樣可在‘反中’、‘臺獨’氣氛彌漫的環(huán)境中,傳播中華歷史優(yōu)良傳統。阻止不了蔡英文推行‘臺獨教育’,但我們可以破解它。”(記者 高楊)
原標題:蔡英文推“臺獨教育”:阻止不了,但可破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