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參政在名字上玩創(chuàng)意
日前,臺當局選務部門公布“九合一”候選人名單,其中有個相當特殊的名字,“黃宏成臺灣阿成世界偉人財神總統(tǒng)”,長達15個字,一下子就引人注意。此人參選的是嘉義市長。
資料顯示,其人原名黃宏成,是一名作家,今年56歲,因為愛臺灣而自稱“臺灣阿成”。2010年5月,黃宏成登記改名為“黃宏成臺灣阿成”,變成一位有“七字名的七尺男兒”。2013年10月,又更名為“黃宏成臺灣阿成世界偉人”,把名字擴充為11個字。到2015年5月23日,改成了上述15個字的名字,成為臺內務部門公布的最長名字。正是“改名之旅”,讓這位“臺灣阿成”名噪一時。不過,根據臺灣相關規(guī)定民眾只能登記改名三次,“臺灣阿成”已改名三次,達到限制次數,這個15個字長的名字將伴他終身。
在選舉中,候選人在自己名字和候選號次上動腦筋的還有不少,尤其是利用諧音大做文章。像國民黨新北市板橋區(qū)議員候選人葉元之,一路狂打“原汁原味”,想忘記他都很難;民進黨新北議員候選人“曾進益”更用閩南語“真正義”諧音。而日前,“九合一”選舉號次抽簽底定,候選人也紛紛想出好記的諧音。像“歐巴桑聯(lián)盟”臺中市幾個議員候選人抽到“9、4、8、7,10”,她們立即想出文宣“服務最長9(久),4(勢)必能當選,8(八)仙助過海,認真又福7(氣),選她最10(實)在”。
點評(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廣告系主任鈕則勛,下同):每次選舉都會涌現(xiàn)很多新的參選人,選民并不認識他們,所以他們一定會想方設法讓選民去認識、記住他們,而從名字“下手”是一個最基本的操作方法,如果名字易知易記,被認知的程度就會高,容易打開知名度。同樣,把號次編成吉祥話、順口溜,其實由來已久,就是想借此討個好兆頭,如果選民能輕易記得他的號次,投給他的機會也就比較高。候選人這兩種操作方法,目的都是為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