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賴清德只好扮演拆彈專家,提出了“觀塘換深澳”的辦法。
位于桃園大潭的“中油”觀塘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進行了三次環(huán)評都未通過,因為它若建成,將破壞桃園市觀音沿海珍貴的藻礁生態(tài)。而賴清德敢在選舉的最后時刻提出“觀塘換深澳”的辦法,無非是這些原因:
01
新北人手里有票!
02
藻礁不會投票!
03
民進黨籍桃園市長鄭文燦今年可以躺著選!
04
“領頭羊”蘇貞昌在新北的選情已經(jīng)告急!
賴清德張口就可以放棄深澳電廠,卻忘了十天前(9月25日)還在堅稱“深澳電廠有它存在的必要”。撇開拿海洋生態(tài)換新鮮空氣的荒謬性不談,賴清德此時松口,除了凸顯蔡當局已讓臺灣陷入能源捉襟見肘外,更多是為了挽救瀕危選情的政治算計。
環(huán)保和能源,對于民進黨來說,向來是選舉的好幫手。2011年彰化爆發(fā)“反國光石化抗爭”,當時還“在野”的蔡英文曾帶著千萬民眾走上街頭,質(zhì)問馬英九,是要干凈的臺灣還是充滿污染的臺灣?
如今,靠環(huán)保起家的民進黨險些被環(huán)保動搖了根基,在距離年底選舉僅剩一個多月的時候匆匆提出“觀塘換深澳”的主張,擺明是拿藻礁當祭品,威脅民眾不犧牲海洋生態(tài),就等著吸臟空氣!
曾經(jīng)對臺灣這片土地許下過重諾的民進黨,如今為了選情不惜拿自然環(huán)境當政治籌碼,只是不知道對于深澳電廠的“擱置爭議”究竟是認真檢討還是以拖待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