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臺灣“教育部”課審大會就“十二年國教高中歷史課綱議題決議”,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架構,臺灣“中國統一聯盟主席”戚嘉林表示,這是實質“法理臺獨”的最后一步,是在中國人自己領土臺灣上,先亡自己的“中國史”?;蛟S這也就是為何課綱通過時,臺當局“教育部長”葉俊榮一度感動落淚的原因。

戚嘉林
據香港中評社17日報道,15日由總召集人“教育部長”葉俊榮主持,完成新課綱社會領綱第二輪的審議。葉俊榮表示,新課綱并未“去中國化”,學生應“本于歷史事實客觀認識大陸的過去和現在,并擺脫單一意識形態(tài)或‘國族觀念’的灌輸”。
戚嘉林對此發(fā)出新聞稿表示,“獨派”媒體稱是“臺灣教育史上重要的一步”;對“統派”而言,此次課綱修改是民進黨當局法理“臺獨”的重要一步,其目的是為“臺獨建國”鋪路奠基,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戚嘉林強調,這次是實質“法理臺獨”的最后一步。古人有云“欲亡其國,先亡其史”,這是在中國人自己領土臺灣上,先亡自己的“中國史”。“教育部長”葉俊榮講得明明白白,新課綱看見臺灣與中國大陸、臺灣與東亞、臺灣與世界的關系。試問,這樣剩下來的臺灣史,不就是未來“臺灣獨立建國”后的“臺灣國史”嗎?否則又是什么? 下一步不就是改“國名”、“國旗”、“國歌”?離下一步完成“法理臺獨”只有一步之遙,或許這也就是為何課綱通過時,“教育部長”葉俊榮一度感動落淚?
戚嘉林認為,葉俊榮強調,新課綱并未“去中國化”,也未以東亞史取代中國史。這是睜眼說與事實不相符的話,新課綱中“中國史”課程明明被消失了,這不是“去中國化”是什么? 卻硬說是“未去中國化”。至于說未以東亞史取代中國史,沒錯,但中國史成了東亞史的一部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