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臺灣島內輿論除了充斥藍綠雙方針對各項議題進行激烈攻防,以及各縣市選戰(zhàn)布局交鋒的話題外,目前依舊活躍在政壇的藍綠要角是否角逐2020臺灣地區(qū)領導人之位,亦成為島內當下聚焦的標的之一。
 
  
目前,藍營的臺灣地區(qū)前領導人馬英九,國民黨現任黨主席吳敦義以及現任新北市長、國民黨前主席朱立倫,綠營的臺灣地區(qū)現任領導人暨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臺灣地區(qū)行政管理機構負責人賴清德,以及號稱“白色力量”的臺北市長柯文哲均動靜觀瞻,成為各界熱議的焦點人物。
那么,從整體而言,上述政壇大咖角逐2020各自背后的深層動因為何?個中有什么微妙的競合關系?即將來臨的“九合一”選舉對他們2020之路又會產生何等影響?
搶攻2020 政壇大咖各有動因
角逐臺灣地區(qū)領導人之位,想必定是眾多臺灣政治人物其政治發(fā)展之路的“終極目標”,然而受結構及綜合性因素影響,并非人人都有時機、資本及條件可以出馬挑戰(zhàn)。不過,對于目前政治生涯面臨抉擇的政壇要角,搶攻或守住2020,政治之路更上層樓或有效延續(xù)“執(zhí)政”之位,無疑是他們的重要考慮。但從各自的立場與角度來看,這些焦點人物又有著各自不同的深層動因。
   
  
馬英九不管是“主動應戰(zhàn)”還是“被動參選”,再塑政治權威,延續(xù)及拉抬政壇影響力成為重要考慮之一。在先前擔任兩屆臺灣地區(qū)領導人的末期,馬英九的政治聲望遭到重挫,政壇影響力急劇下探。
而在卸任后,一方面,由于蔡英文當局施政荒腔走板,各種矛盾不斷被激化,蔡英文“執(zhí)政無能”的刻板印象逐漸形成,臺灣民眾逐漸趨于理性看待馬英九主政時期的各項作為,馬英九的人氣逐漸回溫,聲望不斷提升。借助這一勢頭,馬英九勤走基層與民眾博感情,針對島內各項議題則不斷發(fā)聲,其聲勢依舊不斷呈現向上發(fā)展態(tài)勢;
另一方面,綠營不斷對馬英九發(fā)起強烈攻勢,民進黨挾持行政資源,對馬英九進行“政治追殺”。在“泄密案”二審改判有罪后,馬英九在“三中案”中被起訴,并且隨后等待他的訴訟案件依舊不在少數,馬英九面臨被綠營“聯(lián)合絞殺”的風險不小;
其三,相對于馬英九個人聲勢不斷上揚,國民黨整體氣勢卻依舊萎靡不振,藍營基層支持者對馬英九再度出馬挽救危局抱有一定程度的期許。加上新的“藍營共主”并未出現,泛藍群龍無首,政治權威核心出現真空狀態(tài),馬英九存在再起和可為的空間。由此,如果說人氣由黑翻紅、聲望不斷上漲以及藍營權威核心缺失,讓馬英九有了重回臺灣政壇政治權力核心的根基及可能,那么綠營的“政治追殺”則成為馬英九有必要提升和夯實政治實力的催化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