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外網早前報道,12月5日,民進黨團強力推動“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三讀通過,“民進黨對國民黨的追殺進入了新階段”。對于條文中規(guī)定“出現于公共建筑或場所之紀念或緬懷威權統(tǒng)治者之象征,應予移除、改名,或以其他方式處置”,輿論擔憂全臺名為“中正”的校名和路名都將改名,連硬幣和鈔票也可能要改版。
針對島內紛繁復雜的輿論,綠營人士紛紛作出表態(tài),稱帶有“中正”字眼的標的物不會被更名或移除。不過,民進黨“立委”劉世芳“補刀”稱,“促轉條例”有關“威權象征”的主要目標其實是“中正紀念堂與桃園兩蔣陵寢”。據了解,中正紀念堂和兩蔣陵寢目前都由臺防務部門派禮兵駐防,未來可能將撤防,中正紀念堂內的蔣介石塑像和兩蔣陵寢也可能被移除。
“獨派”打著“轉型正義”的旗號,對兩蔣陵寢動手。那么,“轉型正義”指的是什么呢?按照綠營預設的語境,所謂“轉型正義”,指的是“對過去威權當局不正義行為的調查、矯正與賠償”。蔡英文曾聲稱,“轉型正義”的目的在于厘清歷史真相,也讓大家有討論的機會,不要讓社會因過去的歷史事件而分裂。
需要指出的是,民進黨所定義的“轉型正義”,不僅僅包括清算國民黨黨產,一步步斬斷臺灣與大陸之間共同的歷史聯系也是其重要內容。北京聯合大學臺研院兩岸關系研究所所長朱松嶺表示,“促進轉型正義條例”通過之后,蔡當局會打著“轉型正義”的旗號,落實民進黨的一系列執(zhí)政理念,包括把整個臺灣島往“臺獨”方向引導。
對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國臺辦發(fā)言人安峰山曾表示,我們注意到,臺灣輿論認為,這樣做的目的是要借此進行深入的“去中國化”與“‘臺獨’化”。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我們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