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綠島8月8日電 題:仲夏夜重溫《綠島小夜曲》
中新社記者 李欣 路梅
“這綠島像一只船,在月夜里飄啊飄……讓我的歌聲隨那微風,吹開了你的窗簾……”,一首《綠島小夜曲》讓綠島這個面積僅15平方公里的島嶼蜚聲世界,成為旅游勝地。記者近日踏上這個碧波中的火山熔巖島,探訪兼具海洋風光旖旎和監(jiān)獄往事滄桑的地方。
綠島是臺東縣東面的離島之一,和蘭嶼一起點綴在太平洋上,過去被稱為“火燒島”,直至1949年才更名。
“火燒島”的由來有很多傳說,島上居民更認可的是此島常年海風吹襲,山頭紅土外露,太陽照射下遠望猶如火燒。
雖對《綠島小夜曲》中的“綠島”所指何地有過多種“非議”,歌曲作者也一再澄清歌中的“綠島”實指臺灣島。但生活在綠島的居民,依然選擇篤信這個美麗的誤會。綠島人總會驕傲地同游客講,“那首《綠島小夜曲》唱的就是我們這個島”。
綠島潛水場排名世界十大潛水場之一,海水清澈透明,能見度可達50米,豐富的珊瑚礁、軟體珊瑚、各種魚類每年吸引眾多潛水客“試水”。
已經(jīng)70多歲的蔡居福是位老船長,也是資深“潛友”。“幾乎每天都開船帶客人去船潛”,他說,“以前做潛水生意的人少,一天要出海五六次,現(xiàn)在每天一到兩次”。有空的時候他還是會去潛水,“去抓龍蝦嘍”。
同樣古稀之年的林聰明,也是個離不開海的老人。每天早晨都要開著自己10噸的船出海打魚。“島上人出海就像城里人晨練一樣”,孩子都在臺北工作,常常要求林聰明去臺北生活,但一輩子離不開海,離不開船的老人不愿離開綠島。
“捕魚的技術怕是要斷代了,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年輕人愿意捕魚了。就連做柴魚的手藝,都要絕跡了”。林聰明烤柴魚是綠島獨此一家的美食技藝。老人沒有店面,只有“知情”的街坊四鄰和喜歡柴魚的人訂貨。記者采訪時,他剛剛給訂貨的客人烤出一批柴魚。
旖旎的海底風光,世界罕見的海水溫泉,“哈巴狗”、“睡美人”、“將軍巖”等松軟火山巖構成的海岸型石,讓綠島美名遠播。這座太平洋包裹下的小島,近百年來,還曾陸續(xù)設立過不同的監(jiān)獄,更讓綠島增添了神秘色彩。
1911年,日本殖民者建立的“火燒島浮浪人收容所”成為島上第一所監(jiān)獄。1951年以后,臺灣當局又相繼設立新生訓導處、綠洲山莊、綠島監(jiān)獄、綠島技能訓練所等各類監(jiān)獄。
在1949年到1987年間,綠島的監(jiān)獄區(qū)拘禁了許多政治犯,作家柏楊、李敖等都曾關押在此。如今,已經(jīng)廢棄的監(jiān)獄區(qū)成為島上的文化景點之一。
綠島大約有居民近4000人,多數(shù)人都在經(jīng)營民宿、餐飲、紀念品、潛水等旅游項目。伴著夕陽西沉,“火燒島”漸漸退去了酷熱,海風輕拂,小島迎來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候,食肆飯寮、酒吧冰室陸續(xù)迎來游客。聰明的綠島人將監(jiān)獄歷史發(fā)展成為吸引游客的一種旅游資源。在最繁華的南寮大街,“牢飯”餐廳、“冰監(jiān)獄”冷飲店、“監(jiān)獄海藻冰”等店面紛紛用監(jiān)獄特色文化吸引游客。
仲夏夜的綠島上,有熱鬧南寮大街上喧囂的游客,也有坐著搖椅納涼的鄉(xiāng)民;有晚歸的漁船,也有背著水肺準備出發(fā)的夜?jié)摽汀?ldquo;這綠島的夜已經(jīng)這樣沉靜……”(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