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3月14日臺北市廢核游行,出現(xiàn)“用愛發(fā)電”標語。(臺灣“中時”報系資料圖)
 2015年3月14日臺北市廢核游行,出現(xiàn)“用愛發(fā)電”標語。(臺灣“中時”報系資料圖) 
【環(huán)球網綜合報道】以“非核家園”標榜的民進黨當局,當選前宣稱“臺灣從來不缺電”,絕不會讓臺灣民眾在“缺電”和“核電”之間二選一。然而,近日,一場臺風吹倒花蓮的和平電廠鐵塔,島內隨即陷入缺電危機,證明政治語言解決不了現(xiàn)實的電力問題。
據(jù)臺灣“聯(lián)合新聞網”報道,2013年1月時任民進黨籍教委會召集委員鄭麗君就聲稱,自1997年,全臺處于零缺電的狀態(tài)。換言之,“臺灣的電完全夠用,但因政治因素,臺電長年高估用電量,刻意誤導大眾有缺電的危機,造成電廠投資過剩,最后用漲電價讓民眾埋單”。
馬英九前當局2013年2月發(fā)起核四公投。當時民進黨發(fā)布“停建核四公投小常識”,稱電力70%是工業(yè)用電,30%才是民生用電。自2006年后,產業(yè)結構改變,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yè)外移,工業(yè)用電大幅下降,“剩余的供給民生用電,仍綽綽有余”,即使關掉核電廠也不致產生缺電危機。
2014年反核四活動正在風頭,當年8月14日民進黨智庫研究員邱銘哲在蔡英文的“想想論壇”,以“沒有核電,臺灣也不缺電:破解馬政府的制造缺電伎倆”為題撰文,稱臺電許多供電吃緊的說法,是“被制造出來的缺電危機”。
2015年8月民進黨參選人蔡英文展開“英派革新,臺灣好政”政策巡回行程,蔡英文說,夏天中午是真正供電吃緊時候,也是太陽能發(fā)電最有效率時段,“未來會調整電業(yè)結構,提升能源產業(yè)及基礎設施的相關建設,讓綠色能源逐步取代核能,達到2025年再生能源達總發(fā)電量的20%”。
2016年6月蔡英文在民進黨中常會重申“2025年完成非核家園”,她說,缺電不會是選項,不會讓民眾只能在“缺電”和“核電”之間二選一。能源政策方向已定,包含電廠的擴建與機組更新、節(jié)電方案、再生能源的推動,行政團隊會用最快速度來落實,完成未來能源藍圖。
2017年2月蔡英文出席工商團體春節(jié)聯(lián)誼時稱,面對缺水缺電問題,已經準備好了。林口一號機及二號機已經可以滿載發(fā)電,將督促大潭電廠及大林電廠一號機等新機組,夏季要如期并聯(lián)供電,今年不會出現(xiàn)缺電問題。
相關新聞
- 選前絕不缺電,選后強制節(jié)電 臺灣人會忍蔡英文到何時?2017-08-02 18:03
- 限電危機又起 國民黨:請蔡當局先以身作則2017-08-01 14:44
- 臺風使島內未來兩周面臨缺電危機 臺當局要求空調改電扇2017-08-01 04:00
- 臺當局給個說法:怎么發(fā)電?電在哪里?2017-06-28 17:56
- 臺“經濟部長”提不缺電 被國民黨諷為“水電班長”2017-02-03 11:17
版權作品,未經環(huán)球網Huanqiu.com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獲取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