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地又沒錢 至今尚無成功案例
“社會住宅”概念已出現(xiàn)很長時間,近些年臺灣每逢選舉,候選人都信誓旦旦要建社會住宅,但至今尚無成功的案例。“興建社會住宅,首先面臨的一大難題是土地取得困難。”臺灣空中大學社會科學系副教授張鐸嚴告訴導報記者,都市中的精華土地一般都掌握在財團手中,臺灣各縣市政府只有公有地可以釋出,開發(fā)利用起來會有諸多限制??挛恼苌先魏蟛痪茫统姓J找不到合適的土地來興建社會住宅。
其次,缺錢也成為一大瓶頸。花蓮縣長傅崐萁曾幫蔡英文算了一筆賬,以1戶20坪(1坪約為3.3平方米)來估算,建造成本就需約200萬元(新臺幣,下同),20萬戶約要4000億元,以臺灣目前財政狀況,根本無力負擔。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臺灣今年上半年最新負債總額接近25萬億元(含隱性債務),不少學者都在擔心臺灣會不會步希臘后塵。
據(jù)張鐸嚴觀察,民間反對聲浪也讓社會住宅的興建舉步維艱。一些小區(qū)的居民反對將社會住宅建在他們家附近,擔心該區(qū)域窮人增多、治安惡化,致使自己房產(chǎn)貶值,“臺灣確實普遍存在這種社會心理。”2010年,臺北市政府曾打算在內湖、松山興建社會住宅,但因當?shù)鼐用駨娏曳磳χ坏媒型!?/p>
選后難兌現(xiàn) 柯文哲無奈自打嘴巴
興建社會住宅成本高、難度大,但某些政治人物爭相喊量,儼然讓這種“廉租房”淪為廉價的選舉支票。選前承諾容易,選后被迫兌現(xiàn)起來,當選者才意識到這張支票的昂貴。
今年初,柯文哲開始啟動他的“8年5萬戶”計劃,欲把“捷運聯(lián)開宅”轉做社會住宅,租給低收入戶。這些住房雖然地段不錯,但租金昂貴,多數(shù)月租都要萬元以上,最貴的接近3萬元,這種價位的房子一般人哪里租得起?沒辦法,柯文哲只好食言,將這種住宅改租為售。
而對于蔡英文的社會住宅政見,臺灣商界大佬、東森房屋董事長王應杰直言,全臺共有178萬戶空屋,可直接改建為社會住宅,若另編預算,興建20萬戶社會住宅,只會造成供給過量,恐使營建業(yè)跌到谷底,房市會被搞垮。島內有媒體指出,有柯文哲的前車之鑒,蔡英文“空心”的住宅政策,只會讓支持者空歡喜一場。
張鐸嚴則表示,選舉開支票未必是壞事,或是政治人物想做事的表現(xiàn)。但如何實現(xiàn)?中間困難有哪些?如何破解?諸如這些問題都得向選民說清楚、講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