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選舉之后,賴清德在民進黨內的“明日之星”地位受到挑戰(zhàn),行事頗有急功近利之態(tài)。在蔣介石銅像退出臺南校園議題上,賴清德近期就演了一出唱念做打俱全的戲碼。當時在2·28追思會上,賴清德高調回應所謂學生主張,表示將成立專案小組,研議蔣介石銅像退出臺南的14座中小學校園。不料僅僅過去20余天,也未公開“研議”結果,臺南市政府就已經大動作連夜開拆,惹來藍營及民眾反彈。
為何賴清德百忙之中,對拆蔣介石銅像如此上心?國民黨籍“立委”蔡正元昨天在臉書上批評他“一心想當神”,或許不小心說中了賴清德的心聲。事實上,賴清德自己也說,選擇在假期拆除銅像,是為了“減少沖突”。社會輿論對此事顯然有不同意見,身為市長的賴清德卻一意孤行,難怪臺灣網友要指其“拆掉現(xiàn)實的蔣介石銅像,樹立虛幻的賴神權威”。
其實,這種為了拉抬個人政治聲望而高調演出拆蔣介石銅像戲碼的,賴清德并非民進黨內第一人。2007年,時任高雄市長的陳菊,也曾漏夜將高雄中正文化中心的巨型蔣介石銅像“大卸八塊”。面對藍營民代及民眾的抗議甚至“跪求”,陳菊的回應是動用警察暴力驅離。或許有“前輩”行徑在前,“賴神”此次才能“勇往直前”吧。只是陳菊當年拆掉銅像后就突發(fā)中風,被坊間傳言是“報應”。如今,賴清德將蔣介石銅像作為自己政治星光大道的墊腳石,看來是一點都不信這個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