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新華澳報》1月13日刊登題為《“釘孤枝”由“挺柯”演變?yōu)?ldquo;反賴”》的文章,作者為富權(quán)。文章稱,臺灣民眾黨11日在臺北舉辦“司法節(jié)釘孤枝(閩南語單挑之意)”活動,聲援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在籌備時間不長且寒流凜冽的情況下,據(jù)主辦單位稱有15萬人參與。這是賴清德上臺后最大規(guī)模的民眾抗議活動。從各種現(xiàn)象看,這次活動的性質(zhì),已經(jīng)從“挺柯”演變?yōu)?ldquo;反賴”,而且還扭轉(zhuǎn)了街頭活動由“青鳥”主導的狀況。
文章稱,自賴清德上臺后,可能是非綠民眾由失望轉(zhuǎn)為灰心,也可能是民進黨當局掌握財源,讓其側(cè)翼舉辦各種活動不會擔心“無米之炊”,因而一年來的大型街頭集會活動,如“青鳥”包圍臺立法機構(gòu)等,幾乎都是支持民進黨當局。雖然偶有非綠團體舉辦的街頭集會活動,但無論是規(guī)模還是“士氣”,都不如“青鳥”。
但這次的“釘孤枝”活動,不僅參與人數(shù)眾多,其中不少人還是從臺灣中南部趕來參與。更重要的是,屬于各種政治光譜的人士都有,連民進黨創(chuàng)黨元老許國泰等人都站出來了。如果不是天寒地凍加上流感橫行,可能還會有更多的長者出來參與。而且參與者都義憤填膺,斗志昂揚,冒著嚴寒和凜冽北風堅持到最后??梢娺@場活動對民進黨當局展現(xiàn)的壓迫感。
文章稱,有幾個情況值得人們注意。其一是活動參與者以年輕人居多,這證明“小草”們沒有流失,也凸顯了賴清德抓捕柯文哲的戰(zhàn)略意圖——迫使部分年輕人回流民進黨——基本失敗。甚至可能正是因為臺北地檢署的起訴書漏洞百出,而且臺檢方和法院非要把柯文哲羈押禁見不可,促使這些人從原來雖然“挺柯”但并不反感民進黨,而轉(zhuǎn)為堅定的“反賴”戰(zhàn)士。
其二是此前藍白合破局時,頗為憎恨柯文哲及其幕僚的國民黨人,也都積極參與這場活動。從輔助操辦藍白合協(xié)商的馬英九基金會執(zhí)行長蕭旭岑,到在藍白合破局時流淚的國民黨中央高級黨工,還有在藍白合破局時痛罵的國民黨民意代表,都有參與這場活動。這顯示他們不但將這場活動視為“反賴”的出氣口,而且對2026乃至2028將會出現(xiàn)新形態(tài)的藍白合寄予厚望。
其三是統(tǒng)派多個團體也派出150多名代表參與這場活動,并呼吁全社會正視民進黨當局的“綠色恐怖”,并主張推動兩岸和平的人民自救運動。本來,統(tǒng)派團體是頗為不屑柯文哲的,尤其是在藍白合破局導致未能實現(xiàn)“下架民進黨”要求之后。但這一次,統(tǒng)派團體也出來參與“釘孤枝”活動,其實是要借這個機會,在公開場合發(fā)出維護一中框架、維護兩岸和平、反對民進黨“臺獨”活動的呼聲。
文章稱,因而可以說,這次活動無意間為臺灣地區(qū)反對民進黨的力量,提供了一個集中表達要求的機會,在客觀上有利于促進非綠陣營的大團結(jié),將本來分散甚至互不服氣的非綠團體聚攏在一起。他們未必認同柯文哲的涉案事實,但同情柯文哲所遭受的司法不公,并聯(lián)想到己方的遭遇或未來可能的遭遇,從而發(fā)出了正義之聲。如果能夠長期凝聚維持下去,到2028選戰(zhàn)時,可能會促成新的藍白合,且各種非綠力量都予以無條件支持,以實現(xiàn)“下架民進黨”的夙愿,把賴清德拉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