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臺媒報道,臺灣地區(qū)領導人賴清德9月26日主持所謂“全社會防衛(wèi)韌性委員會”首次會議,稱“全社會防衛(wèi)韌性”的目標之一是“必要時支持軍事行動”。同時,臺安全部門還在會上提出,未來預計培訓40萬“可恃民力”,包括公務人員、現役及退役替代役、義消義警及民間團體等。消息引發(fā)島內輿論廣泛擔憂。
此外,在本周剛閉幕的“美臺防務工業(yè)會議”上,“美國在臺協會”華盛頓總部執(zhí)行理事藍鶯稱,美方“強烈鼓勵并贊賞”賴清德當局在加強臺灣“自我防衛(wèi)”能力上所做的努力。而她口中的“努力”,包括“強化臺灣社會的韌性”、提高防務預算等。值得注意的是,這場會議除美臺相關官員外,還有許多美國軍火商參加。

“這是一個非??膳碌捻椖?。”軍事評論員魏東旭指出,“要動員民間的力量去支持軍事行動,支持的是什么軍事行動?就是‘臺獨’的軍事行動。”魏東旭表示,民進黨當局這一行動旨在把島內更多民間力量和民間資源整合到一起去打造“炮灰部隊”和“肉盾部隊”,和臺軍進行最大程度的綁定,這背后也少不了美國給“臺獨”勢力“出主意”。
“賴清德每一個動作都像是要打仗一樣!”國民黨籍民代賴士葆質疑,“防衛(wèi)韌性委員會”中,多名成員“臺獨”色彩明顯,“防衛(wèi)韌性委員會”變成了備戰(zhàn)的“邁向‘臺獨’委員會”。
“賴清德顯然在戰(zhàn)爭與和平的認知上有錯誤偏差。”國民黨籍民代游顥也批評,民進黨當局通過類似“韌性委員會”等方式,不斷進行認知作戰(zhàn),宣傳“臺獨”意識。他呼吁賴清德重新思考,如何給臺灣人民帶來幸福與和平,而不是不斷把大家往戰(zhàn)爭邊緣推,推向一個“最高風險、靠近死亡的險境”。

▲臺軍加大城市巷戰(zhàn)訓練
臺空軍前副司令張延廷認為,賴清德之所以塑造兩岸緊張局勢,是根源于選票的考量。賴清德是否真的要一意孤行,送臺軍官兵甚至老百姓上戰(zhàn)場?
臺灣“風傳媒”評論稱,賴清德所謂的“韌性”,就是把臺灣社會各界的力量都動員起來。賴清德的“用心良苦”,無非是要向美國“交作業(yè)”。文章痛批,賴清德當局若與美國的戰(zhàn)車結為一體,不斷往“抗中”的“戰(zhàn)場”挺進,只會把臺灣民眾帶上絕路。
島內輿論指出,美國一再鼓動臺灣進行備戰(zhàn),不惜“毀臺制華”,完全是把臺灣當成棋子。賴清德當局為了謀“獨”一面倒配合美方,最終傷害的是所有臺灣人民的利益福祉。同時,這樣的方案也更讓臺灣老百姓看清楚民進黨當局和賴清德的“臺獨”野心本質。民進黨將自己置于臺灣民眾的對立面,最終必會失去島內民心。【來源:看臺海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