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島內(nèi)最具話題性的人物非周玉蔻莫屬。
她為了幫陳時中去攻擊蔣萬安,拿蔣萬安的父親蔣孝嚴二十年前的緋聞說事。為了收視率,她還聯(lián)合另一個媒體人蔡玉真一起說當年蔣孝嚴的緋聞女主角另有其人,將無辜的張淑娟給牽扯進來。
張淑娟早年間選美出身,形象一直很好,如今也早已退休,哪里想到坐在家里會遭遇這樣的無妄之災,于是聲明提告。周玉蔻不像蔡玉真偷偷在社交媒體上道歉,而是得知張淑娟要去法院提告的時候,先一步來到法院門口。說是要當面道歉,卻在一堆記者面前理直氣壯地講了二十分鐘,作秀道歉鞠了一躬。此外她還與陪張淑娟提告的臺北國民黨議員王鴻薇吵了一架。王請周玉蔻離開,不要妨礙張淑娟提告。周則罵王的丈夫吃軟飯,參與這個事情是為了選舉博取聲量。

周離開后,張淑娟才到達現(xiàn)場,對著記者泣不成聲,控訴周霸凌“沒有話筒的人”。張淑娟完成提告手續(xù)后,周玉蔻又再度來到現(xiàn)場,又大吵大鬧說要向張淑娟道歉,導致現(xiàn)場一片混亂。周道歉目的無非有二,一是想與張淑娟糾纏,使她可能就不想告了;二是萬一張淑娟真的告了,周玉蔻自己道歉在前,所謂的有悔意和態(tài)度良好,使判決的時候減輕罪責。
但這次周玉蔻糾纏得實在太過分,一場直播變成全島觀看的鬧劇。
周玉蔻的行為不但使藍營的人憤慨,非藍營的人也接受不了??挛恼?、郭正亮、吳子嘉批評她也就算了,連被稱為“小綠”的黃國昌都看不下,稱周超越了文明底線,很下流。周玉蔻也來者不拒,一一回罵,當天還曬出吃火鍋的照片,顯示自己心態(tài)放松,全然無懼。她此舉已經(jīng)深深違背了島內(nèi)社會最基本的良善準則,但對于周玉蔻而言,這只是她這一生中無數(shù)爭議中的一件而已。

島內(nèi)資深媒體人、“敗訴女王”、“政治變色龍”
周玉蔻是外省二代,上世紀七十年代便從事媒體行業(yè),算是非常資深的媒體人。她當年在島內(nèi)一些很具影響力的報刊媒體任職,訪問過很多政商名流,自己成立公司制作過張學良的紀錄片,和郭冠英一同訪問晚年的張學良,她也是最早寫作蔣經(jīng)國和章亞若故事的人。
另一方面,她極具爭議,言辭夸張,立場偏頗,無論自己主持還是參與政論節(jié)目,經(jīng)常無端攻擊他人。比如她當年在彭文正的節(jié)目上經(jīng)常氣鼓鼓地半途離席而去,在謝震武的節(jié)目上與謝直接發(fā)生口角,自己主持節(jié)目的時候兩度氣走與她對談的蔡詩屏,和其他來賓更是經(jīng)常一語不和便大吵大鬧,甚至發(fā)展到訴訟的地步。她在新聞報道以及評論中因為來源不實,沒有查證以及根本就是中傷攻擊的言論而惹來的官司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她官司纏身敗多勝少,被人戲稱為“敗訴女王”,但即便如此,她依舊樂此不疲。
她也算是島內(nèi)當之無愧的政治變色龍。早年她是國民黨員,后來被李登輝賞識,李登輝的臺聯(lián)黨提名她去選臺北市長。周玉蔻深知自己的票不會來自藍營,于是攻擊同為泛綠陣營的謝長廷。臺聯(lián)黨最后還是與民進黨聯(lián)合,搞出一個開除周玉蔻的鬧劇。周是臺聯(lián)黨提名的候選人,即便被臺聯(lián)黨開除了還是繼續(xù)代表臺聯(lián)黨選舉。而周玉蔻卻跑到謝長廷的民進黨選舉總部大吵大鬧,還在地上打滾。周那次選舉拿了三千多票,是六個候選人中最差的那個,之后,周算是明白參與政治的方式不一定要去選舉,即便不到臺前,也不代表自己不能成為新聞主角。

陳水扁貪腐致民進黨大敗后,沉寂兩年的周玉蔻攀附上馬英九,利用馬的聲勢再度在媒體圈活躍起來,她還一度恢復了國民黨籍,寫書攻擊蔡英文。馬王政爭后,國民黨每況愈下,周玉蔻再度跳船換跑道,她為了自己出風頭在兩岸領導人新加坡歷史性會面的記者會上大吵大鬧。在臺灣詐騙犯被引渡大陸受審的時候,她還叫囂臺灣當局應該出動戰(zhàn)機把人搶回來。她不遺余力與綠營合作,成立的放言科技傳媒公司每年接受綠營執(zhí)政縣市近千萬臺幣的項目標案。也難怪她敢信口雌黃攻擊他人,因為背后利益豐厚。當然她不是只針對在野黨,她還介入民進黨的黨爭。蔡英文與賴清德斗的時候,她站隊蔡英文,之前民進黨提名參選臺北人選的時候,她幫陳時中逼退林佳龍。
這次周玉蔻引發(fā)了眾怒,畢竟臺北市長選舉,與參選人父母又有什么關系。但對于她而言,只是食髓知味而已。去年臺中民代補選,她幫民進黨參選人林靜儀攻擊國民黨參選人顏寬恒及其家族,顏家三代都被她罵到了,各種聳動的議題已經(jīng)到了荒誕不經(jīng)的地步。最后,被民進黨空降下來參選、一天都沒有經(jīng)營過選區(qū)的林靜儀,竟然能贏過苦心經(jīng)營地方兩代人的顏家,不能說周玉蔻的那些聳動的節(jié)目沒有功勞。這次,她照樣來過,攻擊蔣萬安,也是準備了各種狗血題目。如果不是張淑娟那天在鏡頭前泣不成聲的控訴,周玉蔻對于蔣萬安的攻擊一如既往,說不定又能復制去年臺中補選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