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wǎng)1月4日報道 臺灣“中國時報”1月3日發(fā)表題為《破解反中牌 找回臺灣生機》的社論,全文摘編如下:
許多人對“反萊豬公投”未能過關感到疑惑,臺灣民眾為何甘冒吞萊劑的風險也要吃“反中”的符水,一聽到“抗中保臺”就把票投給民進黨。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無論對臺灣當局或對大陸,如果不愿最終兵戎相見,就要理性面對、思考,并徹底解決,才能為兩岸關系找到出路。
表面上看來,這是因為民進黨擅長煽動民眾對大陸的“惡感”,但更深層的因素是臺灣民眾對大陸的“恐懼感”。
臺灣社會對大陸的“恐懼”近年來有了新變化:隨著大陸崛起,臺灣民眾的自豪開始消散,以前還可以拿錢和大陸比一比,現(xiàn)在大陸已成全球大金主,臺灣民眾拿不出什么可以比拼的了。當大陸壯大到連美國都不得不忌憚時,臺灣民眾愈來愈覺得自己渺小無力,失去對抗的自信,也失去與大陸交手周旋的勇氣。
可以說,隨著大陸經(jīng)濟愈來愈強,臺灣民眾的自信心也愈來愈弱,擔心在交流談判中處于劣勢,轉而只求自保。但自保只能獲得暫時的“安全感”,該來的還是會來,而且傷害性更強。
面對大陸,“恐懼”是自然反應,但要生存,就必須克服“恐懼”,尋找妥適的應對策略,勇敢和對方互動,并且對未來有完整的戰(zhàn)略規(guī)劃,以期降低沖突幾率,擴大自己的生存時間與空間。
蔡英文當局卻身體力行告訴臺灣民眾,大陸太強太可怕,臺灣太小太弱,不是對手,只要一碰上就會完蛋,所以要躲得遠遠的,免得“尸骨無存”。上臺6年來,蔡英文當局不是一直在做龜縮逃避的事嗎?臺灣民眾見“自家領導人”對大陸如此皮皮剉(閩南語,因害怕而渾身顫抖的意思——本網(wǎng)注),當然也會跟著失去自信,對兩岸的未來一味逃避,過一天算一天。
民進黨炒作“芒果干(亡國感)”,利用“恐中”情緒綁架選票,是很“有效”的動員手法。但也證明民進黨缺乏跟大陸周旋的能力與信心,不理解大陸,也不想理解,更因為怕而不想解決問題,只好依賴美國。但美國有自己的國家利益。民進黨面對大陸缺乏自信,連帶讓民眾更沒有信心,進一步加劇了“恐懼”與無力感,讓“恐中牌”成了民進黨魔笛般的催票萬靈丹,臺灣民眾心完全依賴美國。
問題是,在“恐中”情結下,只要一喊“抗中保臺”,民眾就忘了民進黨政績有多糟,忘記民進黨諸多反民主、反自由的鴨霸作為,結果造成臺灣地區(qū)的“空洞化”。
逃避是永遠找不到生路的,民進黨靠“恐中牌”吃飯,在不斷散播“恐懼”的同時,也讓臺灣的生機日益凋萎,臺灣已到了必須改變的時刻!【來源:參考消息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