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在拜登政府內閣成員中,美國貿易代表戴琦備受媒體關注。她掌管著至關重要的貿易事務,同時,其臺灣移民后代的身份令外界十分在意她對中國的表態(tài)。如今在美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有臺灣背景的政治人物不止戴琦。4月底,白宮公布了新一批政府官員提名名單,其中有兩人令臺灣輿論頗為興奮:徐若冰和盧沛寧。前者有望成為五角大樓史上級別最高的亞裔文職官員,后者被提名為負責管理與改革事務的美國駐聯(lián)合國代表。任命具有臺灣背景的官員符合拜登打造多元化執(zhí)政團隊的路線,不過在中美關系未走出低谷之時,美國政府的這些舉措都牽動著國際媒體敏感的“政治神經”。“他們對中國的政治取向不能一概而論。”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強20日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表示,美國華裔群體很復雜,他們的身份認同、政治觀念差距極大。而且,真正在拜登政府對臺政策中起關鍵作用的還是國務卿布林肯、總統(tǒng)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等外交安全領域的高官。
他們得到拜登政府任命或提名
徐若冰在上月底被拜登政府提名為國防部負責研究與工程事務的副部長。根據媒體介紹,她是工程師出身,曾長期在雷神公司等軍工企業(yè)任職,在科技研發(fā)領域經驗豐富。徐若冰曾在奧巴馬政府期間擔任陸軍部負責采購、后勤與技術事務的助理部長。
臺灣《中國時報》說,徐若冰此前在美軍任職時,曾負責美臺空軍軍售案。她的祖父徐康良為臺空軍中將,曾任“空軍副總司令”。有臺媒特別強調,徐若冰10歲之前都是在臺灣生活,與臺灣關系“深厚”。
臺灣“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召委”趙天麟對媒體稱,徐若冰是“非常重要”的象征,“代表(美國政府)對女性、亞裔的尊重”,并且是“對臺灣在某種程度上更大力度的支持”。
盧沛寧也在4月底的拜登政府新提名名單上。據《中國時報》報道,他的父母出生于大陸,后到臺灣生活,上世紀50年代赴美留學后在馬里蘭州定居。盧沛寧是美國前總統(tǒng)奧巴馬在哈佛大學法學院的同學,在奧巴馬執(zhí)政時期曾任白宮內閣秘書長,2014年被提名為勞工部副部長。
作為美國貿易代表,戴琦最近的新聞曝光度頗高,她的提名是拜登在去年12月宣布的。戴琦出生在美國康涅狄格州,先后在耶魯大學和哈佛大學取得學位,曾經有過在廣州生活且在中山大學教授英語的經歷。
2007年至2014年,戴琦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任負責中國事務的貿易執(zhí)法首席顧問,其間處理過美國在世貿組織對中國提出的爭端訴訟。2014年至2021年,戴琦在美國眾議院籌款委員會擔任首席貿易律師,其間推動民主黨支持《防止強迫維吾爾勞動法》。在中美貿易議題上,戴琦認為,美國應增加“攻勢”手段,運用補貼等激勵措施以降低美國對中國進口的過度依賴,同時繼續(xù)利用人權問題、世界貿易組織體系及盟友對華施壓。
另外,白宮今年3月宣布49歲的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教授吳修銘將加入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擔任總統(tǒng)科技與競爭政策特別助理。作為互聯(lián)網法律與政策專家,他對科技巨頭壟斷問題立場強硬。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介紹說,吳修銘的祖父是日據時期的官僚,其父吳明達出生于臺南。
從美國社會的角度來看,來自中國臺灣的移民歸化為美國籍者為“臺裔美國人”,簡稱為“臺美人(TA)”。但事實上,“臺裔美國人”不僅指來自臺灣的第一代移民,還包括在美國出生的“臺美人”的后代。根據美國上一次人口普查數據,“臺美人”具有幾個特點:擁有大學以上學歷者占73.6%;平均收入68809美元,比全美水平高37%;76%的成年人擁有自宅。有分析認為,這些數據顯示,“臺美人”相較于其他移民群體生活更為安定,融入美國主流生活較為順利。
近20年來,美國政界出現不少有臺灣背景的官員、議員,比如曾任美國交通部長、勞工部長的趙小蘭,地方官員有美國首名華裔女市長陳李琬若等。一般認為,美國國會歷史上明確界定族裔為“臺裔”有吳振偉、孟昭文和劉云平。吳振偉在2011年辭職,孟昭文和劉云平現在都是眾議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