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春以來,臺灣地區(qū)遭遇56年來最嚴重干旱。
臺灣水利部門即時監(jiān)測資料顯示,截止4月13日,全臺19座主要水庫已有17座蓄水量低于50%,其中有8座低于20%。北部的寶二水庫、永和山水庫,中部的鯉魚潭水庫、德基水庫蓄水量均不到10%,南部的曾文水庫蓄水量也僅11.6%。其中,供應臺中地區(qū)用水的德基水庫蓄水量僅4.4%。

日月潭底整片土地龜裂
嚴重的干旱對民生用水和工農業(yè)生產供水都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苗栗、臺中及彰化部分區(qū)域自4月6日起已啟動一周“供5限2”限水措施,影響超過一百萬用水戶;臺積電是缺水“重災區(qū)”,只能花費巨資雇傭上百輛水車以保障廠區(qū)每日用水供應;德基水庫因水位低于發(fā)電取水位,今年2月已停止機組發(fā)電;民進黨當局為確保芯片制造商獲得穩(wěn)定供水,切斷大量農田灌溉,影響了大約7.4萬頃農田灌溉,約占臺灣灌溉土地的五分之一,導致茶葉、水果等作物均遭不同程度減產減收。臺灣農業(yè)主管部門公布,高溫干旱給臺灣農業(yè)造成的災情損失估計達逾4億元(新臺幣,下同),屏東縣芒果收成預估下降20%。
作為全球降雨最充沛的區(qū)域之一的臺灣,為何會出現如此嚴重的缺水危機?
對此,臺媒的普遍解釋是,2020年臺灣遭遇56年來首次豐水期無臺風,去年6月至今,水庫集水區(qū)平均降雨量僅752毫米,相比歷年平均降雨量1778毫米整整少了1000毫米。然而,臺媒的說法只是表面,民進黨當局對水利工程建設的忽視才是真正原因所在??梢哉f,民進黨當局才是臺灣本島嚴重干旱、民眾缺水的罪魁禍首。
民進黨當局對臺灣水利工程建設麻痹大意、少有作為,投資未能增加有效的蓄水和供水量。臺灣盡管常年降雨量較大,但河川短小、水流湍急,大量的雨水來得快也去得快,加上臺灣的水庫和供水管道多年失修,水庫淤積日趨嚴重,蓄水量不斷減少,供水管道千洞百瘡,嚴重漏水。在過去的幾年,臺灣之所以未曾遭遇嚴重干旱,是因為臺灣風調雨順,雨量充足。民進黨當局上臺執(zhí)政之后,以為臺灣的風調雨順還會延續(xù),也就不花大力氣去應對干旱等極端天氣。雖然,民進黨當局提出了八年投資8800多億元的“前瞻基礎建設”計劃,還編列了2500多億元用于環(huán)境建設,宣稱打造不缺水、喝好水、不淹水及親近水的優(yōu)質環(huán)境。但說的比唱的好聽,預算已執(zhí)行一半,臺灣今天卻仍然面臨缺水的窘境。當年的承諾成了空頭支票,預算執(zhí)行的效果遠不如人意,這不能不令人懷疑,那些花掉的預算到底去哪兒了?是真正花在了水利工程建設上,還是被某些人假公濟私、中飽私囊?
民進黨當局熱衷于搞政治斗爭謀求“長期執(zhí)政”,耗費了大量的本可以用于改善水利工程的力量。民進黨當局自2016年5月執(zhí)政以來,利用“全面執(zhí)政”的有利條件,不擇手段地清算和打擊政敵、挖空心思地推動“去中國化”、污蔑大陸的惠臺政策措施、插手香港事件;等等。為此耗費了大量的時間、人力、財力,這些本來可以用于改善水利工程等民生事業(yè)的力量,卻被民進黨當局為了政治私利白白耗費掉。
民進黨當局為了巴結討好美國,浪費了大量本可用于提升水利工程的錢財。民進黨當局為了“倚美抗中”、“倚美謀獨”、“倚美保權”,對美國卑躬屈膝,不僅無視民意的強烈反對,貿然宣布開放美國含有大量萊克多巴胺的豬肉和牛肉進口,而且除了花費重金大搞“金錢外交”,暗中“打點”反華政客,還編列特別軍購預算,向美國購買大量價格昂貴卻不太適用的武器裝備。去年12月,“美國在臺協會”(AIT)處長麗英杰公開表示,臺灣是美國軍火的全球最大客戶,2020年對美軍購金額高達118億美元。民進黨當局通過購買武器等方式,向美國繳納天文數字的“保護費”,無疑會大大擠占包括可用于改善水利設施在內的民生經濟資金,使得投入水利工程方面的資金遠遠不能滿足水利工程建設的需要。
與臺灣本島旱情嚴峻、限制供水的情形相比,與福建一水之隔的金門,雖然也面臨同樣旱情,但受益于2018年8月建成的兩岸供水工程,金門鄉(xiāng)親的生活用水有了充足保障。據統(tǒng)計,今年元旦以來,福建針對金馬地區(qū)持續(xù)干旱的情況,以及金門水廠提出增加供水量的要求,截止4月13日,已向金門日均供水由1.4萬噸增加到1.71萬噸,累計供水148.9萬噸。國臺辦發(fā)言人朱鳳蓮在3月31日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介紹說,從2018年8月5日至2021年3月28日,福建向金門持續(xù)、穩(wěn)定、優(yōu)質供水累計1219.12萬噸。
正是金門與大陸長期以來的交流交往和良性互動,解決了金門多年來缺水的老大難問題,也讓金門鄉(xiāng)親再也不為用水困難而苦惱。也由此可見,只有兩岸關系好,臺灣才會好,臺灣民眾的福祉才會更好。(張良驊)
來源:華廣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