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在沒有尋求更多解決方案的情況下,不顧國內(nèi)外的質(zhì)疑,單方面決定將福島核電站事故核廢水排放到海洋之中。中韓兩國第一時間對日本這樣的舉動表示了嚴重關(guān)切和堅決反對。
很多人在聽到這條消息的時候是震驚的,日本把屬于全人類的海洋當做自家的垃圾桶,把太平洋當做自己排污的下水道,如此不負責任的舉動,等同于讓全世界為日本處理核廢水買單。

福島核電站的核污水罐
福島核電站的核污水罐同時,也有很多兩岸聽友擔心,日本傾倒核廢水,那臺灣海峽附近產(chǎn)出的海鮮還能吃嗎?很顯然,既然被稱為核廢水,無論怎么稀釋,里邊必然含有各種放射性物質(zhì)。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曾于2019年指出,核廢水中仍然含有碘-129、鍶-90、釕[liǎo]-106、碳-14等放射性元素。其中,碘-129可以導致甲狀腺癌,鍶-90可以導致白血病,已經(jīng)被世衛(wèi)組織列入一類致癌物清單,而被日本政府包裝成所謂“吉祥物”售賣的氚一旦進入人體,還會引起基因突變。據(jù)日本媒體報道,雖然福島核電站事故已經(jīng)過去了10年時間,但福島附近至今依然有大量分裂成三四根連體的茄子,和變異后比人手掌還大的生蠔,這都是放射性元素惹的禍!

變異生蠔
一旦人吃了這些受輻射的蔬菜或者海鮮,放射性元素就會沉積在體內(nèi),既具有生物化學毒性,也會對人體組織或器官造成嚴重的影響。所以,只要是在受到核廢水污染的水域捕撈或養(yǎng)殖的,肯定會受到污染,不能食用。不過,我國對上市的海鮮有著很嚴格的管理,尤其對從日本海域捕撈和進口的海鮮,必然會有相應(yīng)的檢測措施,正常在正規(guī)市場售賣的海鮮還是可以食用的。不過我們還是要說,日本東海岸有日本暖流,它會把日本排泄的污水源源不斷地匯入北太平洋暖流,而這股洋流最終會帶著污水在整個北太平洋循環(huán),給全世界范圍的海洋帶來影響,包括抵達我國臺灣地區(qū)附近,甚至很有可能因為洋流的作用,環(huán)繞臺灣島一圈。
而更可怕的是,日本排放核污水的時間要持續(xù)30年,一旦日本開了向海洋排污的口子,以后難保不會有其他類似的案例再出現(xiàn),到時候海洋核污染可能需要幾十甚至幾百年都不會散去,大量海洋生物會遭到輻射污染,動植物產(chǎn)生變異,對環(huán)境的影響難以估量。

媒體公布的計算機模擬核污染范圍圖
所以,歸根結(jié)底,最好的辦法應(yīng)該是,日本在與周邊國家充分協(xié)商的基礎(chǔ)上,深入評估福島核污水處理方案可能帶來的影響,然后再慎重作出決策。
來源:華廣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