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進黨當局強熱勢宣布明年元旦起開放進口含瘦肉精美豬,在島內引發(fā)反對浪潮。圖片來源于網絡
民進黨當局強熱勢宣布明年元旦起開放進口含瘦肉精美豬,在島內引發(fā)反對浪潮,而民進黨當局逼民眾吃下“毒豬”,是否有望促成美臺FTA呢?臺灣中興大學法政學院院長蔡東杰對此表示“機會渺茫”,當臺灣宣布開放之時,“就已放棄談判籌碼”。
據香港中評社報道,分析美臺FTA的可能性時,蔡東杰表示,雙方要協(xié)商并達成某種共識,前提是雙方要在同一個談判立基點上,而從臺灣開放美國瘦肉精豬肉、牛肉這件事情來看,很明顯臺美雙方的談判出發(fā)點不同,所以,美臺FTA談成的機會也就微乎其微。
蔡東杰進一步說明,對蔡當局來說,開放美豬、美牛進口的終極目標可能是達成美臺FTA,但是對特朗普當局來說,則只是讓選情加分的途徑,只是特朗普在選舉當中的一個政績而已。一方為了FTA商業(yè)架構,另一方是為了大選連任,兩者的出發(fā)點不同,協(xié)商的期待與目標不對稱。
蔡當局認為有機會獲得FTA,但特朗普當局卻從來沒有那個念頭,這樁交易形同兩者存在于平行線上,完全沒有交集。先不論臺美FTA談妥的機會高低,兩方交易的出發(fā)點若沒有交集,這樁交易就注定是沒有結果。
蔡東杰說,當臺灣宣布開放美豬、美牛進口的那一刻,對特朗普而言就已是“獲利了結”,特朗普當局達到沖刺政績的目的,而臺灣反而在開始談判前,就將手頭上的籌碼全數“梭哈”,后續(xù)要想在協(xié)商美臺FTA,除非能釋出更多利益,否則美國也沒有必要跟臺灣繼續(xù)商談,畢竟利益到手、獲利收工。
蔡東杰表示,撇開出發(fā)點不對稱,美臺FTA也難談成,因為美臺要達成FTA在國際政治情勢中太過敏感,美國不是只要考慮美臺關系,還要考慮到其他國家的意見與態(tài)度,臺灣在這當中幾乎沒有話語權。簽署FTA的實體,多是有“主權”象征,而臺灣在國際政治現實當中,基本上難以受到認同,美國自然會多做考量,即便真的談妥FTA,也很難對臺灣有利。
蔡東杰建議,蔡當局與其著眼于向美國協(xié)商簽署不平等、無利可圖的FTA,不如將中國大陸對臺讓利的ECFA維系好,臺灣對中國的貿易順差一年平均達800億美元,對美國的順差額度則只有100多億美元,兩者孰輕孰重?應不難抉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