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新華澳報》3月24日發(fā)表富權的文章說,三月二十日晚,屬于民進黨“新潮流系”的前“立委”段宜康,在臉書發(fā)文炮轟:“當你以為聲望高到可以不講是非;當你以為權力大到可以為所欲為;當你忘了這個位子也是別人給的……,我們就等著你來道別。”多數(shù)人都認為,其矛頭所指,是“行政院長”蘇貞昌。
由于當日距離蔡英文第二個任期宣誓就職的“520”剛好是整整兩個月,按照以往慣例,在臺灣地區(qū)領導人任期換屆時,原任行政機構負責人必須率領全體各部會首長“總辭”;更由于蘇貞昌下令政治人物不準再擔任官股企業(yè)董事長,傾向回歸專業(yè),包含桃勤公司董事長郭榮宗、華儲公司董事長陳宗義都被他拔除董座,而自來水公司董座魏明谷在任期屆滿前請辭,他并不慰留,直接批準,外界認為可能是“被請辭”,由于上述人士都是屬于“新潮流系”,而前二人更是“新潮流系”總召、桃園市長鄭文燦的愛將,曾在桃園市政府擔任要職;因而才惹起也曾任“新潮流系”總召,與鄭文燦關系極佳的段宜康“抱打不平”,以“不記名”方式炮轟蘇貞昌,并進而希望能夠影響蔡英文對“520”后“行政院長”的人選。因此,此舉普遍被視為,民進黨內為“卡位戰(zhàn)”的派系斗爭,已由“新潮流系”發(fā)起開打。倘此,已經(jīng)結盟二十多年的“新蘇聯(lián)”,可能會瀕臨分裂。
不過,雖然段宜康確實是在“北流”成員中享有較高的威信及影響力,但他本人卻是特立獨行,經(jīng)常有驚人之舉之言,因而他此舉卻未必等于是“新潮流系”的共識,更不是“新潮流系”政協(xié)會議的決定,而極有可能是個人的意氣用事。
但考慮到段宜康與“新潮流系”現(xiàn)任總召鄭文燦的個人親密關系,最有可能就是為鄭文燦“兩肋插刀”而發(fā)聲。當然,也不排除是段宜康在與“北流”成員私下聚會時,談到了蘇貞昌“欺新系太甚”的情況,而紛紛表達不忿,因而他就有感而發(fā)。倘果如此,“新潮流系”內部,至少是在“北流”成員中,對蘇貞昌“恃寵生驕”的所為,極為不滿,并希望能在“520”的“內閣”重組中,將他攆走。
倘態(tài)勢果然發(fā)展到這一步,就是“新潮流系”與“蘇系”的決裂,“新蘇聯(lián)”崩解。但臺灣媒體也有報道分析,蘇貞昌“拔掉”其董座的郭榮宗、陳宗義所任職的桃勤公司和華儲公司,其實是“交通部”屬下的企業(yè),因而蘇貞昌應該是針對“正國會”龍頭、“交通部長”林佳龍。其實不然,桃園機場位于桃園市境內,桃園市政府對機場及其周邊企業(yè)的“話語權”及影響力更大。實際上,鄭文燦對桃園機場有著“桃園航空城”的龐大計劃,要將這個大型綜合產(chǎn)業(yè)園區(qū),建成自由經(jīng)濟示范區(qū)。另外,在多次涉及航空企業(yè)的罷工事件中,往往是鄭文燦比林佳龍更有能力化解事件。何況,郭榮宗、陳宗義的任職就是由鄭文燦一手安排。再加上政壇有蘇貞昌要聯(lián)合“正國會”和“海派”,與“新潮流系”進行“卡位戰(zhàn)”的傳說,因而蘇貞昌此舉是針對“正國會”的可能性不高,應該還是沖著“新潮流系”而來。而早已拋棄“老二哲學”,不甘“為他人作嫁衣裳”的“新潮流系”,也正好是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借著進行還擊,而順帶“拔”掉蘇貞昌的“行政院長”,并趁機換上“新潮流系”的人選,正式走上前臺。
實際上,在“新潮流系”內部尤其是“北流”,一直都把鄭文燦視為代表民進黨出戰(zhàn)2020的最佳人選。但在陰差陽錯下,也是屬于“新潮流系”但是“南流”精神領袖的賴清德,卻當選了蔡英文的副手,比鄭文燦更具“順位優(yōu)勢”。而鄭文燦在沒有其他更高職位可以與賴清德競爭之下,“行政院長”就是最理想的職位。因此,由鄭文燦來替換蘇貞昌,幾乎是“新潮流系”尤其是“北流”的私下共識。
但是,一方面,蘇貞昌在其一年多來的表現(xiàn)不錯,而且他本人也有要表現(xiàn)得比賴清德任“行政院長”時更出色的主觀意愿,因而近來利用所豢養(yǎng)的網(wǎng)軍大肆宣揚自己的“成就”,使之成為多數(shù)人的“共識”,蔡英文沒有撤換他的理由。另一方面,到“520”時,鄭文燦的第二個桃園市長任期尚未過半,倘辭職升任“行政院長”,就必須進行桃園市長補選,屆時不排除桃園市又將會落回到國民黨的手中。因而最佳的時間點,還是今年12月25日鄭文燦的桃園市長任期過半之后。此時他辭職“另有任用”,只需要他推薦代理市長人選,并由“行政院長”(可能就是他自己)委任即可。到此時,蔡英文要換掉蘇貞昌,就沒有現(xiàn)時“動靜太大”的顧慮了。
更重要的是,綠營中有傳說,蔡英文在第二個任期中,希望能夠留下個人歷史定位,始終得面對兩岸關系。實際上,作為“選舉工具”的“仇中反中牌”,在選舉過后就不再適用。因而蔡英文準備調整政策,即使未能恢復兩岸制度化聯(lián)絡及協(xié)商機制,也希望能夠回到第一個任期前三年的“不談不和不戰(zhàn)”狀態(tài),不要繼續(xù)頂斗。但蘇貞昌卻繼續(xù)朝著相反方向“沖沖沖”。而相對地,對兩岸關系態(tài)度較為平和務實的鄭文燦,則可能會較好地幫助蔡英文。
其實,在私底下,蔡英文與蘇貞昌之間,是有著兩個“牙齒印”。一是在2006年蘇貞昌任“行政院長”,蔡英文任副院長時,兩人多有爭執(zhí)。陳水扁前些時就曾在臉書透露,蘇貞昌曾多次向他要求“炒掉”蔡英文。二是當年兩人在民進黨主席與民進黨“總統(tǒng)”黨內初選中曾殺得“見骨見血”。因此,撤換蘇貞昌,是遲早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