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隨著林昶佐和洪慈庸的相繼退黨,加上黨籍民代高璐·以用的助理詐領(lǐng)綠能補助風波等事件,“時代力量”頓時面臨著崩解之危機。這場看似由路線之爭所引發(fā)的分崩離析,實則是由多方面因素所共同促成的。

原由一:奉行極端“臺獨”路線違背主流民意
“時代力量”是一個以“反中”、“抗中”起家,以制定“新憲”和保障“自決”為追求的、典型的“極獨”政黨。一直以來,“時代力量”都自認為這些主張和宣言是它橫空出世和長足發(fā)展的法寶,殊不知,奉行極端“臺獨”路線,卻使它與主流民意漸行漸遠。奉行極端“臺獨”路線是“時代力量”衰落的根本原因。
首先,臺灣在歷史上和法理上都屬于中國的一部分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不僅是島內(nèi)民眾的基本認知,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認知。“時代力量”要推翻這一共識,在政策上謀求“臺獨”的激進舉措,無疑是逆歷史潮流而動,必然會遭到臺灣社會的唾棄。
其次,維持兩岸和平發(fā)展的現(xiàn)狀是臺灣社會的主流民意。由此說明,臺灣民眾不但不希望這一現(xiàn)狀被“臺獨”勢力所改變,同時也反對會帶來嚴重后果的“臺獨”方針和政策。倘若“時代力量”一味地向社會大眾推銷所謂的極端“臺獨”主張,并將狹隘的意識形態(tài)凌駕于社會整體利益之上,那么,其勢必會進一步遭到民眾疏遠。
需要厘清的一個事實是,“時代力量”的產(chǎn)生不是因為它的“臺獨”路線獲得了社會大眾的認可,而是得益于它操弄政治意識形態(tài),捕獲和點燃島內(nèi)一部人的“仇中”的情緒,從而讓它得以暫時被少數(shù)人接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