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韓、印巴、香港、兩岸,近來亞洲的動蕩令人心情有些沉重,無疑,這是一個艱難又尖銳的時刻,空氣里似乎彌漫著惡意的味道。但是,卻有一則小事既消暑又暖心—— 臺灣“榨菜哥”黃世聰收到來自大陸的兩箱榨菜了。
“榨菜事件”雖然在兩岸引起熱議,但在各種負面新聞的排擠效應下,也只能算是小小花絮。我原本不覺得此事有談論價值,但吃多了大魚大肉的油膩菜色,偶而品嘗一下清粥小菜也不錯。這個時候,香港還在為空虛的價值與注定失敗的目標內耗中,“榨菜事件”的喜劇收場,也算鬧中取靜的小清新。
在政論節(jié)目中說“大陸人吃不起榨菜”的黃世聰,近日在臉書發(fā)文表示,收到來自“烏江涪陵榨菜”公司的一箱涪陵榨菜,以及另一箱來自對岸網(wǎng)友的榨菜禮。“想到如此貴重的禮物到手,心情無限激動,而且在這段時間,身旁所有好友、主持人、來賓,都很想吃涪(音福)陵榨菜,因此除了準備回家好好享受的份額外,我也把榨菜分送給各位好友”,“除了希望大家別像我一樣念錯字外,也希望大家能借由吃榨菜,多多了解中國大陸的風俗民情。最后感謝寄來榨菜的朋友,以及所有網(wǎng)友對我的指教,給我上了一課,感謝大家!”

除了少數(shù)綠營“國師”以外,臺灣一般財經人的政治傾向不會太過鮮明,很難辨認黃世聰?shù)恼瘟鍪撬{是綠,政治意識形態(tài)也并不算尖銳,因此問題并不出在“榨菜哥”,而在于該節(jié)目。如果是專門的投資理財節(jié)目,財經專家誤解,或曲解上市公司股價波動原因的確會有,但還不至于上綱上線到以一個單一企業(yè)的股價,草率推論整個國家的經濟現(xiàn)況。畢竟,財經節(jié)目里的名嘴,還有自身招牌要顧,與投資人觀眾荷包有關的事,不能騙太大。
劉寶杰的《關鍵時刻》并非財經專業(yè)節(jié)目,而是一檔大雜燴式的“泛論綜藝”,從外星人到政治八卦,什么都可以扯。這檔節(jié)目之所以有著高收視率,關鍵就在于綜藝化的親民形式。每一個來賓,除了談話內容務求勁爆,講話還要高八度,表情、肢體語言也力求豐富,借此區(qū)隔一般較為“正常”的政論節(jié)目。
因此,無論來賓的專業(yè)是什么,一跳上這個舞臺,他就是個演員或搞笑藝人,嬉笑怒罵當飯吃,說什么都不奇怪。這是節(jié)目品味的問題,黃世聰不過是看劇本唱戲,討生活而已,其他來賓亦然。對商業(yè)化取向的知識綜藝,不能太較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