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獨”勢力的小算盤
眾所周知,香港“反修例”事件的起因是為了處理去年發(fā)生在臺灣的一樁謀殺案:2018年2月,20歲的香港姑娘潘曉穎被其男友陳同佳殺害。按照香港法律實行的屬地管轄原則,香港法院對臺灣殺人案件沒有管轄權(quán),所以香港警方無法以謀殺罪起訴陳同佳。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在同年12月3日正式通緝疑犯陳同佳,向港府請求協(xié)助遣送陳回臺接受調(diào)查。然而在2019年2月21日,臺灣“陸委會”卻表示,不同意香港特區(qū)政府以“一個中國”為前提修改引渡法例,以此與臺方交涉。
香港前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日前接受《環(huán)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香港跟臺灣沒有官方來往,但是執(zhí)法部門會進行工作合作。臺灣警方一開始告訴我,臺灣很愿意把嫌犯引渡回去。但是后來由于政治化處理,‘陸委會’一出來說三道四,臺灣警方又有不同的聲音,他們受到了來自上面的壓力。”
相比命案,臺灣當局顯然對攪局更感興趣。據(jù)美聯(lián)社近日報道,不少專家認為相關(guān)事件“更添各界就北京對臺‘一國兩制’方案的疑慮,有利于明確‘反親中’、將在明年選舉中尋求連任的蔡英文”。美國密蘇里州立大學臺海問題專家郝志堅認為,蔡英文將盡可能利用“一國兩制”議題來打擊國民黨,指控“親中”的國民黨試圖“出賣臺灣”。
對于蔡英文攪局香港的動機,邱毅認為有4點:配合美國打香港牌,向特朗普政府表明她是個聽話、好用、有用的棋子;破壞“一國兩制”,破壞對兩岸統(tǒng)一的期待;煽動臺灣“反中”“恐中”的民粹,有助于她的連任選情;使“臺獨”與“港獨”合流,壯大“臺獨”聲勢,好落實其“兩國論”路線。
8月19日,國臺辦發(fā)言人馬曉光正告民進黨當局停止破壞香港特區(qū)的法治,停止插手香港事務(wù),不得以任何方式縱容違法犯罪分子。
“定時炸彈”
民進黨當局為自身政治圖謀肆意包庇香港暴亂分子并非“包賺”的生意。亞太智庫研究員齊泰軒接受《環(huán)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些亂港分子是因暴力問題赴臺尋求“庇護”的。他們沖入香港立法會進行打砸搶的行為,透過媒體傳播到全世界,沒有任何人能否認這是暴力。對于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qū)而言,允許暴力分子入境,無疑是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這些人鉆了空子去臺灣尋求所謂‘庇護’,臺灣民眾對他們也會持保留態(tài)度。”中國社科院法學所助理研究員王江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如果這些亂港分子涉及在香港的刑事犯罪,就目前引渡方面的法律而言,很難將他們引渡回香港,這其實也是修例最開始想解決的問題。王江認為,蔡英文公開表示支持這些人,其實就是打所謂的“自由民主牌”,以博取一些西方國家的關(guān)注。
蔡英文的做法遭到島內(nèi)痛批。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助理研究員陳奕璇近日撰文稱,香港事件不應(yīng)成為蔡英文的選票提款機,然而可以預(yù)想到的是,她將把臺灣統(tǒng)“獨”光譜推向極端,同時將臺灣民眾的未來推向高度不確定的狀態(tài),而這種情勢卻可能持續(xù)內(nèi)耗臺灣,“畢竟飲鴆不能止渴,只能止癮頭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