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臺灣深綠“獨派”團體“喜樂島聯(lián)盟”宣布正式組黨,并參戰(zhàn)2020“大選”與民進黨分庭抗禮,第一屆黨主席由“臺灣基督教長老教會”牧師羅仁貴擔任。消息一出,綠營人士嘩然,這象征民進黨的分裂嗎?“
其實,從羅仁貴在建黨當天受訪,表明“應該不會”自行推出“總統(tǒng)”參選人,卻又在當天深夜發(fā)出聲明“不排除”自推人選,顯示這個政黨自我定位不明,很難對選舉產(chǎn)生什么實質(zhì)影響,因此要說這就是民進黨分裂恐言過其實,但硬掰綠營沒分裂,又不符實情。
“喜樂島聯(lián)盟”的主要成員皆為對蔡英文極度不滿的“獨派”人士,如被“趕出”民視的前老板郭倍宏、前主持人彭文正,以及不滿管中閔就任臺大校長的賀德芬、施政峰等學者。這個團體在去年發(fā)起“正名制憲”“公投”等“臺獨”運動,帶頭的郭倍宏就遭到美國前AIT主席卜睿哲公開點名批判,而后硬是被蔡英文邊緣化,成為挺賴清德參選的外圍組織。
無論如何,加上“時代力量”,綠營內(nèi)部已實質(zhì)分裂出兩個小綠政黨,一個代表“獨青”,一個代表“獨老”,欲在2020“大選”瓜分民進黨選票,即便兩個小綠都不承認自己是“小綠”,而自我定位為“更綠”。(“臺聯(lián)黨”則已徹底邊緣化。)
“喜樂島聯(lián)盟”在去年的“公投”與一年來的“反蔡”活動挫敗下,已遭蔡英文大幅削弱了勢力。原本“喜樂島聯(lián)盟”有李登輝、陳水扁、呂秀蓮以及其他綠營小黨或團體的公開支持,不過在賴清德遭蔡英文勢力于初選擊潰后,這一批“獨派”人士已四分五裂,就2020到底是否該團結(jié)挺蔡,也出現(xiàn)嚴重分歧。
如今,陳水扁因一己之私,雖仍戰(zhàn)術(shù)性支持“喜樂島聯(lián)盟”,但明顯已與之保持距離。其余被蔡英文收編的“獨派”團體,則與“喜樂島聯(lián)盟”劃清界線,無論是利益上或理念上,遭往昔戰(zhàn)友切割,“喜樂島聯(lián)盟”一創(chuàng)黨就成“孤島”。
簡單說,“喜樂島聯(lián)盟”就是沒實力挑戰(zhàn)蔡英文,且既怕遭到“獨派”團體以不團結(jié)為由而集體排擠,又不甘向蔡英文輸誠,最終在自身存續(xù)大有問題的背景下硬創(chuàng)黨,企圖以參加選舉的方式重新累積實力,但缺乏政治明星與長年運作政黨派系的經(jīng)驗。這樣的政黨,從出生就被認為注定夭折。
民進黨之所以對“喜樂島聯(lián)盟”創(chuàng)黨一事保持低調(diào),只是不想讓藍營或柯文哲見縫插針,而非忌憚這個小綠的選舉實力。
只要“喜樂島聯(lián)盟”沒有旗幟鮮明地反對蔡英文,并集中火力“打蔡”以累積綠營選民認同,這個黨難以區(qū)隔其他綠營“獨派”團體自立。
蔡英文對臺灣的最大貢獻,就是以權(quán)斗的方式昭告大眾,深綠“獨派”的力量其實很小,而且還可以收買,因為這股勢力本就有嚴重的內(nèi)部分歧。有“白左”光譜里的“基進黨”“綠黨”“時代力量”,也有日系的高齡“公嬤獨”、美系的“公嬤獨”,外界長期詬病民進黨為這些理念分歧甚至矛盾的“臺派”所綁架,終于在蔡英文“曬家暴”的權(quán)斗中一一現(xiàn)出原形,并公開分裂。
真正令民進黨忌憚的不是這些反正會含淚投票的“極獨派”,而是“中間派”柯文哲。
除了柯文哲,次具威脅的還有“獨青黨”“時代力量”,但“時代力量”也正面臨小廟大分裂的狀態(tài)。
餅愈小,搶愈兇,“時代力量”在“九合一”選舉時發(fā)生實質(zhì)利益與理念的沖突,為縣市民代席次而發(fā)生“挺柯 v.s. 反柯”的矛盾;選后為了“立委”席次,裂痕更是擴大到“挺蔡 v.s. 反蔡”的天人交戰(zhàn)。
“時代力量”的分裂顯示內(nèi)部對民進黨2020“大選”的選情評估有所落差,黃國昌顯然看衰民進黨,想走柯文哲的跳船路線自保,其與網(wǎng)紅“館長”合體,一定程度意味著“獨青”族群的分裂。黃國昌想在“獨青版圖”切割出的是“挺柯,挺蔡,挺黃”三塊大餅,這對聲望無量下跌的他而言是唯一的出路,因此堅持不做民進黨隨附組織。
問題是,“時代力量”中央與林昶佐派認為,2020還是要與民進黨合作以保住席次,但即便是持有這種想法者也冒著疑慮。
處理“時代力量”,蔡英文再祭出權(quán)斗機巧,延攬“太陽花學運”領袖林飛帆為黨副秘書長,裂解“時代力量”的“獨青”代表性。這雖然不算一槍斃命的殺招,但足以使小綠在與大綠的合作意向上進退兩難,正式步入泡沫化危機。
有鑒于蔡英文的最大利益,就是邊緣化“喜樂島聯(lián)盟”與“時代力量”兩個小綠,“時代力量”想保有自己的一片天,或那一畝小池塘,唯一的選擇也是“反蔡”,否則兩黨的下場就是氣若游絲的“臺聯(lián)黨”。
在小綠的主戰(zhàn)場“立委”席次上,民進黨自己都面對席次縮小的必然結(jié)局,若兩個小綠推出的人選不夠強,根本沒有獲得禮讓的空間。一般認為,小黨自行推出“總統(tǒng)”參選人才有拉拔“立委”選情的能量,但2016年的宋楚瑜殷鑒在前,“總統(tǒng)”票大幅成長,卻對“立委”席次毫無幫助。
“挺蔡派”在黃國昌與“館長”合體搞游行時即號召綠營支持者別蹭熱鬧,因為這是一支跳船部隊,參加形同鼓勵跳船。不過,黃國昌利用“館長”人氣謀私取得成功,不但使“時代力量”分裂態(tài)勢更明顯,也使綠營整合更形困難。
因此兩個小綠想突破重圍,唯一的選擇就是跳船“反蔡”,而非作其側(cè)翼。尤其2020年選情與2016年大不同,若與蔡英文同在一條船上共生死,一起覆滅的機率高很多。
至此,不挺蔡的綠營政黨是死路一條,挺蔡的也還是死路一條,大小姐意在逼迫小綠選擇,是早死還是晚死而已。
因此可以說,蔡英文版的“團結(jié)”,其實就是掐死對她有二心的同志,并以此掩飾實質(zhì)分裂。
小綠們橫豎都是死,但“挺蔡而死”比“反蔡而死”更難堪,因為后者是堅持理念的“反抗軍之死”,“死得其所”,前者根本是兔死狗烹的“工具人之死”,死得窩囊。
綠營的“假臺獨”占比極大,看來只有“工具人之死”,不會有“反抗軍之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