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憂心
以后在包括“國共論壇”、“海峽論壇”、“兩岸企業(yè)家峰會”、“兩岸媒體高層峰會”等大陸主辦或兩岸合辦的會議中,將如何規(guī)范及認定發(fā)表“危害臺灣安全”的聲明?
臺灣工商界人士都屬法人、團體,這“代言人”定義最先讓他們感到不安;他們覺得這不僅是要回到早年的“白色恐怖”時代,也等于是要全面關(guān)閉兩岸民間交流。
國民黨副發(fā)言人黃心華質(zhì)疑,何謂代理人?何謂政治活動?國民黨強烈反對蔡英文采用這種充滿模糊、無法明確定義的法條企圖陷人入罪。
國民黨臺立法機構(gòu)黨團總召曾銘宗則表示“絕不接受”,他批評蔡當局只是借著“臺灣安全”的名義來炒熱選情。
曾銘宗:
因為定義不清不楚,到時候會不會變成一百萬跟大陸做生意的臺商,都成為“中共代理人”,因為定義不清楚,所以它會嚴重戕害新聞自由跟言論自由。

國民黨2020黨內(nèi)初選參選人朱立倫勸蔡英文“不要走火入魔,不要再動不動用‘安全’來扣人家的帽子。”

蔡英文拋出話題的時機,恰逢臺北市長柯文哲參加“雙城論壇”后返臺之際,尤其柯文哲在上海訪問期間,重申其“兩岸一家親”的立場。有分析認為蔡英文此舉是在針對柯文哲。

柯文哲自己倒是“心大”,他語帶保留地表示,先不要把人家當作壞人,等他們做完。他表示在討論過程當中,各種意見都會出來說。
此外,臺灣法界人士也質(zhì)疑,此舉恐怕違反臺灣地區(qū)憲制性規(guī)定,未來如何定義“危害臺灣安全”,以及“政治宣傳”?如果法條欠缺明確性,將會被無限擴張到侵犯臺灣民眾的自由意志。
《海峽新干線》時事評論員賴岳謙表示,“蔡英文這是在找一個理由,把我們這樣的人都抓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