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民進黨“中執(zhí)會”通過三點決議,終于底定“耍賴”初選辦法:其一,6月10日至14日進行民調。其二,納入柯、韓采對比民調。其三,納入50%手機民調。
蔡英文雖然沒有沒收初選,但在技術上將游戲規(guī)則調整成對自己絕對有利的局面。手機民調,完全是針對賴清德在年輕選票上的弱勢;納入柯韓,則是針對三方競逐下賴柯支持者重疊度較高的現(xiàn)狀。
蔡英文網軍已經在網路上操作了兩個多月,攻擊賴清德“玩陰(英)”,是“臺獨”公嬤(指高齡選民)疼惜的金孫,是分裂民進黨的禍首等等等。蔡手下之鷹犬當權派,更是集結大反撲,使出各種技術干擾,對賴針對性潑糞。
在蔡用盡手中資源進行全面性打壓后,賴清德唯求一戰(zhàn),因此在初選規(guī)則的戰(zhàn)線上一退再退。最后終于得到了一戰(zhàn)的機會,卻也形同四肢盡斷,幾無勝機。雖如此,外界評估蔡英文的贏面,仍有輸?shù)娘L險。
蔡玩弄權勢玩得那么難看,挺賴之部分“獨派”,恐怕很難接受賴輸?shù)慕Y果。另一方面,作為現(xiàn)任者,蔡亦無法接受在初選這關落敗。因此,無論結果如何,綠營分裂之勢恐難避免。
蔡賴必然的“神離”
結果一,賴敗,則他必然要兌現(xiàn)承諾,至少在表面上挺蔡。在落選宣言上“嘴巴挺”一下,然后消失于熒光幕后,徐圖再起,是比較合理的選擇。離開民進黨參選到底是下下策,因為2020蔡英文的輸面仍大,需要有人收拾殘局以作為支持者傷心靠港的所在。
對蔡深惡痛絕的“獨派”民間團體,以及深綠選民,會不會甘于缺席2020年“大選”,是比較值得注意的變數(shù)。因不甘而另推獨立參選人的可能性不是沒有,問題是這個“攪局者”應該找誰比較合適。就目前來看,被蔡英文干掉的民視前董座郭倍宏是可能的人選,同時被連帶消滅的民視前主持人彭文正也有被拱出的機率。
賴清德在初選敗后沉潛的一段時間,若“獨派”決議整合推出一個攪局者,賴清德會與之若即若離,以便塑造自己在深綠板塊調和鼎鼐的角色,與綠營當權派繼續(xù)內斗,以取得蔡英文敗選后黨主席的位置。蔡英文則會靠自己的權勢,繼續(xù)瓦解這股力量的整合。
結果二,蔡敗,則她會不惜一切尋求敗部復活。相較于賴清德,因為路線上較靠近淺綠,蔡非留在民進黨內的理由較低,與柯文哲整合的可能性更高。一旦情勢發(fā)展到蔡退黨參選到底,綠營大分裂的態(tài)勢就會愈明朗。
現(xiàn)任“總統(tǒng)”帶隊離開執(zhí)政黨,在臺灣史無前例,在技術上也非常困難。設使蔡柯另立政黨,或僅止于政團之聯(lián)盟形式,“立委”選舉如何處理就是極高的技術門檻。不過,蔡英文乃當朝權貴,滿手資源,與當初李登輝下野后和黨羽們成立“臺聯(lián)黨”性質不同,民進黨內并不乏跟著資源走的黨性不堅者。
無論如何,離開民進黨對蔡英文而言屬下下之策,但大小姐就是想選的任性也會讓她孤注一擲。除非,還有另一種“賴蔡配”的可能選項——“內閣制”。
將制度改為“內閣制”,島內領導人就一分為二,一曰“總統(tǒng)”,一曰“內閣總理”。職權的切分還不算困難,重點在于政治資源在誰的手上。對于明顯“分則兩敗”的必然,贏得初選的賴清德就算再執(zhí)拗,恐怕也得受現(xiàn)任“總統(tǒng)”的要挾,承諾2020勝選后的利益分配,與敗選后共主誰屬的問題。
蔡若在初選失敗,以上兩種可能走勢均為綠營傷筋動骨的大改變,因此無論蔡賴二人表現(xiàn)得多么“貌合”,絕免不了“神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