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日,《告臺灣同胞書》發(fā)表40周年紀念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紀念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李濤 攝
習近平“探索‘兩制’臺灣方案”話音未落,蔡當局已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11日,蔡當局召開“國安會議”,除指摘大陸對臺“統(tǒng)戰(zhàn)”“滲透”、高調表態(tài)“堅決反對一國兩制”外,更從七個方面羅列反制“一國兩制”臺灣方案的舉措,名曰“指導綱領”。
且不論蔡當局所指大陸“統(tǒng)戰(zhàn)”“滲透”之林林總總,有多少確有其事,有多少屬兩岸正常交流交往,又有多少乃是杯弓蛇影。普通百姓無從置喙“國安”情資,自然無從判斷真?zhèn)?,只能姑妄聽之。也不論蔡當局七大反制舉措,最終效果如何,當中有多少沖著“一國兩制”,又有多少另有他圖。這大概也要等到潮水退后,方見真章。
真正不容回避的問題是,反制“一國兩制”之后呢?臺灣的方向在哪里?下一步往何處去?
兩岸間的敵對狀態(tài)已經(jīng)70年了,終歸要解決,不可能一直這樣下去。這一點,相信臺灣多數(shù)人心里已是越來越清楚。怎么解決?大陸提出“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那臺灣呢?一味反制“一國兩制”,兩岸之間的問題就解決了嗎?這大概是從執(zhí)政者到在野黨乃至普通百姓不能不嚴肅面對的問題。
1949年兩岸分隔對峙以來,大陸方面在毛澤東“解放臺灣”方針之后,自鄧小平起,即把統(tǒng)一作為“三大歷史任務”,并提出“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解決方案。此后,大陸方面目標始終如一,方針一以貫之。反觀臺灣方面,自老蔣“反攻大陸”和小蔣“三民主義統(tǒng)一中國”先后不了了之以后,大陸政策便陷入左支右絀、無所適從的境地。前有李登輝,先是成立“國統(tǒng)會”、制定“國統(tǒng)綱領”,成立?;鶗?、達成“九二共識”、促成“辜汪會談”,臨了卻拋出“兩國論”。后有陳水扁,高喊“一邊一國”,卻又說“臺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馬英九認同“九二共識”,開啟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蔡英文不認“九二共識”,兩岸機制化溝通協(xié)商中斷。雙方雖有本質不同,但共同點是,無論是馬的“不統(tǒng)不獨不武”還是蔡的“維持現(xiàn)狀”,在兩岸關系上都是“混日子”,不同的只是一個在“九二共識”上混日子,一個要拋開“九二共識”混日子。
然而,就像錢復所言“大陸政策是外交政策的上位政策”,這話可能讓臺灣很多人不愛聽,但卻道出了臺灣社會不能不面對的一個客觀事實:兩岸關系才是事關臺灣生存發(fā)展的重中之重。當權者在此等頭等大事上“混日子”,臺灣豈不是要“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