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試圖“道德綁架”方濟各,同時提前為可能的“斷交”卸責。蔡英文在信函中,以臺灣代言人自居,除了強貼雙方所謂“價值”與“信念”的同一性外,還宣稱目前包括教廷在內,全世界只有17個國家承認臺灣當局。潛在臺詞意思是:如若梵蒂岡與蔡英文當局結束涉外關系,那么就是“背信棄義”。顯然,和把兩岸關系惡化、臺灣地區(qū)陷入困局的責任推給大陸一樣,蔡英文同樣把“強盜邏輯”套在了方濟各身上。也就是說,“錯”都是別人的。在此邏輯之下,為接下來可能上演的所謂“臺梵斷交”提前筑起“馬奇諾防線”,避免遭致臺灣島內輿論的撻伐,并試圖將民眾的不滿導向大陸。
另一方面,制造島內話題,影響國際輿論。蔡英文利用方濟各發(fā)布“世界和平日文告”時機,形塑所謂的“被打壓”及“被武力威脅”的“悲情氣氛”。其一,試圖影響臺灣媒體的議程設置,轉移島內社會不滿焦點,繼續(xù)形塑所謂“抗壓”形象,從而力爭凝聚島內更多的支持。其次,通過在信函中公然發(fā)表“臺獨”言論,來安撫“深綠”群體,鞏固民進黨的基本盤。從而為蔡英文尋求2020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黨內出征代表權排除更多的異見與障礙。其三,通過不斷叫板大陸,向國際反華勢力示忠。特別是涉華國際熱點事件頻發(fā)的當下,蔡英文當局“為虎作倀”,甘當棋子與馬前卒,試圖借反華勢力來加碼挑釁和對抗大陸,從而企圖營造對大陸不利的國際輿論氛圍。
由此可見,蔡英文此次致信教皇方濟各“告洋狀”,顯然并非僅停留在表面的層次,而是有著更為深層的政治盤算與圖謀。然而,盡管致信舉動僅僅是蔡英文試圖對抗大陸系列舉動中的一環(huán),后續(xù)還可能有更為激烈的挑釁行為出現(xiàn)。但是,在兩岸新的時局之下,蔡英文手中的牌顯然也已經所剩無幾了。教皇方濟各給予蔡英文的“冷遇”,不正是鮮明的表征嗎?
楊昆福 廈門市臺灣學會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