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臺灣媒體消息,民進黨前主席蘇貞昌近日接任臺“行政院長”。其“內(nèi)閣”人事一出爐,外界就大跌眼鏡惡評不斷。民進黨當局在年前“九合一”選舉中慘敗,這本來是一招“檢討”棋,雖然不得不走以過過場面,但絲毫沒有看出對敗選負責的誠意。超過2/3官員留任不說,單論“組閣”的那些要角,多是剛剛在選舉中灰頭土臉下臺的敗軍之將。有人說,蘇“內(nèi)閣”妥妥是一個“失敗者聯(lián)盟”,其行政團隊面對的,是一部“不可能完成的任務(wù)”。
“回收內(nèi)閣”
敗軍之將豈敢言勇?不但不避不慚,還“勇于任事”。
先說蘇貞昌,可謂是“失敗者聯(lián)盟”當仁不讓的新晉副盟主。此公剛剛在新北市的選舉中一敗涂地,差了中國國民黨參選人侯友宜近30萬票,轉(zhuǎn)眼就撣撣身上的塵土,沒事人一樣走馬上任了。
再看他的團隊干將,“副院長”陳其邁在高雄市長選舉中,敗給了認同“九二共識”、人氣飆升的韓國瑜;“交通部長”林佳龍則是拼臺中市長連任選輸了,只好“下崗再就業(yè)”,且“內(nèi)舉不避親”,把舊部、臺中市建設(shè)局前局長黃玉霖舉薦為部門“政務(wù)次長”;回任“教育部長”的潘文忠倒沒有栽在“九合一”上面,但他去年4月因為操作臺大校長遴選案而請辭,雖然姿態(tài)主動,也可以看作是被如潮民意趕下臺的。
類似人物,在蘇貞昌團隊中有近七成。用人敗筆這么多,被嘲笑為“回收內(nèi)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回收內(nèi)閣”這名頭,說冤也不冤。早在臺北縣還未升格為新北市時,蘇貞昌就做過縣長,按說參選根基不會太差。但他曾當著臺北保安宮的神明起誓,“不會選第三次”,即不會再跟侯友宜在新北市PK。誰知口風一轉(zhuǎn),眨眼就反悔。連神明都敢騙的人,選民怎么敢投票給他?選輸了又想撈政治利益,只能觍顏回鍋再造。
廁身“失敗者聯(lián)盟”,蘇貞昌說不冤也冤。放眼“回收內(nèi)閣”,熟面孔一堆,但除了自己這光桿司令,“蘇系”體己人,一個都沒有。問題是這鍋,還得出面背。民進黨政治上的“護犢子”文化,早已根深蒂固。雖然選舉敗了,但是挑來選去,關(guān)鍵位置還得自己人占住才放心。吃相難看?且去管它!島內(nèi)輿論直指,這根本就是政治酬庸、利益分肥嘛!
所以別只拿蘇“內(nèi)閣”說事,“失敗者聯(lián)盟”已成了民進黨當局的通病。說到民進黨內(nèi),也剛剛換了血,羅文嘉應(yīng)邀擔任黨秘書長。此人是何方神圣?他是陳水扁長期以來的左右手。再看他的履歷:2005年參選臺北縣長,失利;2011年投入“立委”選舉,落??;淡出政壇回老家種稻子,去年不甘寂寞力挺陳其邁參選高雄市,又壓寶輸了。類似“屢戰(zhàn)屢敗,屢敗屢戰(zhàn)”的主兒,在綠營內(nèi)并不少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