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形勢比人強。如今,加上說過“兩岸一家親”的臺北市長柯文哲,島內有16位縣市長存在與大陸城市交往的基礎,多位藍營縣市長當選人表態(tài)將增設“兩岸工作小組”。對此,當局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日前又表示,樂見各縣市拼經濟,對于本月中下旬臺北與上海舉辦的雙城論壇,陳明通說給予支持、祝福。但他也提醒,兩岸事務任由“中央”掌管,希望縣市長們“拼經濟少談政治”。
盡管臺灣當局仍然由民進黨執(zhí)政,但兩岸基層交流如果達到一定規(guī)模,其產生的外溢效應,也有助于緩解兩岸的緊張關系。同樣的,對于蔡英文當局而言,“地方”上的交流如果能步入常態(tài)、步入正軌,也給了臺灣與大陸打交道的另一條途徑。這樣的話,總比兩岸官方、半官方交流完全停擺要好。
兩岸民眾最期待的,當然是蔡英文當局對兩岸政策是否會有所調整。選舉失利后蔡英文已經表示,“要檢討民意的展現(xiàn)及更高的要求”,但更多是檢討處理島內事務中的得與失。其實,臺灣政客都明白,在兩岸經貿關系日益緊密的當下,兩岸關系與島內事務不可能被人為隔開,正是因為兩岸關系陷入低谷,導致島內民眾不能分享經濟發(fā)展的紅利。但這恰恰又是不能說的秘密。
正如不少觀察人士所言,在蔡英文當局本屆任期余下的1年多時間內,兩岸政策不太可能在戰(zhàn)略上有大的改動,但會在戰(zhàn)術上進行調整。換句話說,蔡英文依然不會完成國臺辦給她的答卷——明確承認“九二共識”并認同其核心意涵,但可能避免在兩岸關系上與大陸引發(fā)更激烈的沖突,也就是其口中所謂的“維持現(xiàn)狀”。當然,也不排除在關鍵時刻,為了凝聚深綠力量,再次引發(fā)統(tǒng)“獨”之爭。
不過,正如這次“地方”選舉所顯示的,在島內持“臺獨”觀點的深綠人士畢竟只是少數(shù),大部分民眾希望的是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如果執(zhí)政當局對大部分民眾的改善民生的呼吁置若罔聞,那么2020年的選舉會繼續(xù)給民進黨一個教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