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文哲2日舉行謝票活動,人氣依舊超強。(照:柯文哲辦公室提供)
香港中評社刊文說,2108縣市“九合一”選舉落幕,臺灣政局進入新頁。民進黨大輸,中國國民黨贏得席次并未贏得民眾好感,明年就要上演的2020爭霸戰(zhàn),將進入合縱連橫的新時代,在政黨包袱沉重難以立即轉型情況下,民進黨+、國民黨+,將蔚為風潮,這不是接不接受的問題,而是不接受就會被選民淘汰。
這次的縣市長選舉,全臺22縣市,國民黨狂贏15席,民進黨只有6席。各方都說,這不是國民黨贏,而是“反民進黨”贏。最近有兩項民調,證實了這個現(xiàn)象。一是美麗島電子報選后所做調查,民進黨好感度只有23.4%,國民黨也只有36.9%;二是TVBS11月30日發(fā)布的臺灣12位政治人物聲望調查,前四名是韓國瑜、柯文哲、鄭文燦、侯友宜;蔡英文吊車尾,吳敦義排11名。
由于藍綠2020“大選”黨內初選,2019年初就要登場,藍綠志在投入的政治人物都已開始暖身。然而可以看到,包括民進黨的蔡英文、賴清德經(jīng)過這場慘烈選舉已傷痕累累;國民黨的吳敦義、朱立倫若非聲望極低,就是政治風格已過時。至于官司纏身的馬英九重披戰(zhàn)袍的可能性應是不高了。2020已是臺灣政治4.0,藍綠若還只是這些典型的政治人物出來應戰(zhàn),屆時一定會有“彩蛋”出現(xiàn),就像這次全面爆發(fā)的韓國瑜。
從韓國瑜到柯文哲、侯友宜的高人氣可以歸納出,臺灣選民喜歡新鮮面孔、去政黨化的政治人物,一選再選的老牌政客都不行了。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民進黨當初看到國民黨新北市推侯友宜很強,就推了老將,當過“行政院長”、民進黨主席的蘇貞昌出來迎戰(zhàn),號稱的強棒最后大輸30萬票,近15趴,如果當時是推年輕選將出來,說不定不會敗這么難看。
不過,民進黨、國民黨好感度雖低,從無黨籍臺北市長柯文哲這次的險勝亦可看出,個體戶再怎么厲害還是拼不過有組織的老牌政黨。政黨+第三勢力可能是未來可行的模式,就如同2014柯文哲與民進黨合作拿下臺北市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