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星期三,是“九合一”選舉投票日之前,民進黨最后一次舉行中常會的日子。蔡英文按例以黨主席的身份發(fā)表講話,但與此前的不對外開放,事后由發(fā)言人轉(zhuǎn)述及文宣部發(fā)出其發(fā)言稿的做法截然不同,不但是向媒體開放會議,而且還在發(fā)言稿中開場白的稱呼對象,將 “記者朋友”排列在中常會的出席者 “各位常委”的后面,及這篇發(fā)言稿的主要布達對象的“敬愛的臺灣人民,以及在線收看直播的朋友們”的前面,可見她要借助在場媒體將其講話內(nèi)容 “迅速、準確”地傳播出去的心情,是何等的強烈。當然,也折射了她對民進黨選情的低落,大環(huán)境對民進黨的選情極為不利,是何等的焦慮。畢竟,這次“九合一”選舉,被包括她自己在內(nèi)的各方人士,視為是對她的 “中期考”,如果在對國民黨進行“抄家式”的 “清查黨產(chǎn)”、 “封閉外圍團體”等暴力行為,國民黨已被打得奄奄一息的情況下,民進黨還是選輸了,不管是大輸還是小輸,她的連任夢就將驚醒了,而民進黨爭取“長期執(zhí)政”的愿景也將會破滅了。因此,她的這篇講話稿,充滿了焦灼及仇恨之情,而且也是典型的以制造假新聞來批評“假新聞”的“倒打一耙”之作。
因為在過去,尤其是在“太陽花學運”之后,民進黨在選戰(zhàn)中,只要打出“反中牌”,就能收到一定的效果,因而在今次“九合一”選舉中,蔡英文又再故伎重演,大打“反中牌”。尤其是在民進黨的選情危急之下,更是慌不擇路,將“反中牌”玩到極致。因此,她在昨日的中常會講話中,向臺灣人民“懇切拜托”,支持民進黨提名或推薦的候選人,所提出要“拜托”的五個理由,都幾乎與中國大陸相關。
實際上,如果說,其第一點的“要鞏固臺灣的民主”,其小標題大講“民主”并將其提到至高無上的高度,但其內(nèi)容卻是沒有一點兒的民主要素內(nèi)涵,反而是大談“來自境外力量的干預”,“假消息,透過LINE、Facebook,到處流竄”,但對 “境外干預力量”的具體對象,還是模模糊糊,不敢直說的話,那么,其第三點的“臺灣人不在壓力底下屈服”,就在直截了當?shù)毓糁袊箨懥?,什?ldquo;更要力抗中國對臺灣的打壓”,什么“不只是斷交的壓力,以及國際上封殺我們的粗暴行為”,什么“中國的壓力無所不在”,并把金馬獎頒獎典禮的風波都拿出來說一番,她要“力抗”中國大陸,并以此來作為“反統(tǒng)促獨”的籍口及動員詞,以及要利用來發(fā)揮催票的短時效果的意圖,就彰顯于世了。
為何在抽象的“散播假消息”方面,蔡英文不敢指名道姓;而在實體店“斷交”、“金馬獎風波”方面,卻言之鑿鑿地數(shù)次指向中國大陸呢?很明顯,就是因為前者是抽象事物,蔡英文曾經(jīng)多次提起,甚至還指名道姓地指向?qū)Π?,但都收不到什么效果,甚至被人們嗤之以鼻,因?“謠言說多了就成為真理”的納粹式“定律”,已經(jīng)在臺灣地區(qū)的選舉實踐中破產(chǎn),因而蔡英文在投票日前段關鍵時刻要以此來作為拉票的動員令,也就膽怯心虛,理不直氣不壯。
實際上,盡管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開始之前,就已經(jīng)積極操作“反中牌”,大肆造謠“境外勢力制造假新聞意圖影響臺灣”,并抬出來剛上任不久的“法務部”調(diào)查局長呂忠吉為其“背書”,并恫嚇說 “承搜報虛偽不實的假訊息,是調(diào)查局的重點工作”,但卻以偵查不公開為由,不敢公布所搜集到的“證據(jù)”。過后不久,情治機構內(nèi)部卻傳出,所搜集到的幾個情資,“發(fā)布假消息”的網(wǎng)站的地址,并非是在對岸,而是在東南亞!栽贓陷害的意圖完全破產(chǎn),更是形成了“狼來了”的效應,沒人再會相信。既然如此,蔡英文雖然仍然要將“假消息”作為意圖影響民進黨選情的主力,但又不敢明說來自對岸,擔心會起到反效果。但是,又不能不說,否則敗選后就難以找到推卸責任的籍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