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林北投區(qū)候選人黃郁芬更是明顯的“挺柯派”,她一方面表示對柯文哲的政策很認同,另一方面又同蕭新晟公開亮明支持柯文哲的態(tài)度。當她宣布支持柯文哲后,“時代力量”桃園黨部主委旋即宣布支持她的對手,還公開批評“‘時代力量’淪落到要去支持柯文哲了嗎”,引發(fā)分裂危機。
日前,在松山信義區(qū)參選的吳崢也公開反對柯文哲,另一“時代力量”候選人林穎孟態(tài)度不明。從社交媒體的網(wǎng)絡聲量來看,明確支持柯文哲的黃郁芬相關貼文僅有一千三百多人按贊、近百次分享,僅是吳崢的五分之一和十分之一,這顯示黃郁芬的“空氣票”并不夠多。
8月時,“時代力量”臺北黨部主委林昶佐表示,應該避開“統(tǒng)獨”議題而多談市政,被認為是為“時代力量”與柯文哲的合作大開方便之門。畢竟,橫亙在二者之間的關鍵,就是柯文哲支持“兩岸一家親”,而“時代力量”表示反對。
林昶佐曾表示,提名的五席市議員候選人都能進入市議會是最重要的,因而在大部分區(qū)域,黨籍議員候選人必須與民調(diào)第一的柯文哲結(jié)合。“時代力量”的議員候選人甚至一度考慮要公開發(fā)表支持柯文哲的聲明,最后仍然作罷:首先是考慮到了選區(qū)的差異,比如吳崢需要反對柯文哲才能獲取更多的票源,林亮君目前的聲勢相對高,她沒有必要再糾結(jié)于是否公開支持柯文哲,但競爭激烈的蕭新晟、黃郁芬非常需要柯文哲的支持;其次是“時代力量”內(nèi)部向來有黃國昌為首的“法律人系統(tǒng)”與林昶佐為首的“創(chuàng)黨人系統(tǒng)”之爭,黃國昌的路線強硬,林昶佐相對溫和,兩人本就有很多意見分歧,如果亮明支持柯文哲的態(tài)度,可能會加劇兩人之間的矛盾。
盡管柯文哲并未主動影響“時代力量”,但他足夠強大的實力和廣開門路的競選策略成功分化了“獨派”政黨。從這個角度看,柯文哲很有可能成為分裂“時代力量”的一個重要因素,至少是擴大了他們的內(nèi)部分歧,也為壯大“兩岸一家親”在臺北的支持力量做出了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