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文哲雖也對敏感議題東閃西躲,但不同的問題,他就有不同的修辭,雖將話說得模糊,實有詐騙各方人士之嫌,但他就是可以混過去。做為挑戰(zhàn)者,就是要讓柯文哲在面目模糊之處,揭穿之,逼問之。然而,丁守中并沒有這么做,因為自己也怕清楚表態(tài)。
吳敦義在兩岸議題上,對“九二共識”的公開講法是最經(jīng)典的國黨迂腐,堅持“原汁原味”的那35個字,字字計較,誰解讀稍有偏差,他就說母湯(閩南語,不可之意),這么說母湯,那么說也母湯,選民誰有興致深究那幽微的哲理?丁守中在重大議題上也有這種傾向,拘泥保守,那選了你民眾以后是不是都要泡在原汁原味的母湯里?
要就大膽說,例如關于兩岸政策,“一帶一路”中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就是隔壁的福州,那里有可能成為國際大都會,臺北市應該怎么與之作連結,以搭便車國際化?關于能源政策,就是該“以核養(yǎng)綠”,階段性使用新核電廠,降低對火力發(fā)電的依賴,守護民眾健康。關于同婚議題,旗幟鮮明地擁護“立專法”,不應讓少數(shù)以任何漂亮的口號霸凌多數(shù),用法律的方式硬性改變多數(shù)人的價值觀。
“一中”就“一中”,“擁核”就“擁核”,“專法”就“專法”,怕什么?不要怕,怕也不會贏,不怕還有機會。
至于姚文智,也不用浪費字數(shù)了,就一句話“你只有四顆車尾燈可以看到退出政壇”。至于民進黨,筆者也奉送一句話,“最多再有六年,這是你們最后一次執(zhí)政,且做且珍惜,而你們孵出來的柯文哲,會笑到最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