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文哲 圖源:臺媒
臺灣聯(lián)合報刊文說,為爭取民進黨在臺北市長選戰(zhàn)的支持,柯文哲作出兩項表態(tài)向民進黨輸誠:一為自己說過 “兩岸一家親”致歉,二是宣布不參選2020“大選”,支持蔡英文連任。此舉能否換得民進黨的認可,尚不得而知,但柯文哲把腰彎到這種地步,不僅姿態(tài)難看,也將大大自傷。
最近民進黨因不滿柯文哲態(tài)度疏離,中央和地方交相對他施壓,甚至傳出啟動“毀柯計劃”。但從柯文哲這次自行改口轉(zhuǎn)彎的表現(xiàn)看,其實是他按下了“自我毀滅”的按鈕,把自己在臺灣政治上獨樹一幟的地位一舉摧毀。前天社論《若被封口,柯文哲還算柯文哲嗎?》,提醒柯文哲應(yīng)在“非藍即綠”的政治生態(tài)中保持其直言和獨立的特色,那才是“白色力量”最大的本錢。孰料,柯文哲卻不敵民進黨的威嚇,選擇屈服,放棄自己堅持的價值。這也等于柯文哲親口宣告:白色力量終究只是綠色的附庸,“白色”只是群眾的集體幻想。
柯文哲就任臺北市長三年多來,對推動臺北市進步的實質(zhì)貢獻有限,甚至在招商、建設(shè)等方面都讓首都發(fā)展變得遲緩,且用人爭議不斷。尤其,大巨蛋如廢墟般地矗立在市中心區(qū),既不拆除也不興建,凸顯其行動跟不上他的大話。盡管如此,柯文哲的政治魅力依舊不退,主要原因是他“自走炮”般的獨特作風,不僅有別于國民黨的迂腐,更往往能對民進黨發(fā)揮奇特的制衡作用,他的“一人政黨”儼如第三勢力。不料,柯文哲竟未能理解這點,主動鋸掉自己最強有力的雙翼,捧去獻給民進黨享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