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深夜,張震所屬經紀公司“澤東電影”發(fā)出這樣的聲明:“張震祖籍浙江,生于臺北,坎城影展(戛納電影節(jié))對張震的評委介紹,是以他從影以來的經歷作為出發(fā)點,概括了張震作為一個演員成長的經歷,以及他個人的文化傳承。”
聲明中并未直接對“中國國籍”做正面解釋,但“祖籍浙江”、“生于臺北”、“文化傳承”……字里行間人們看到不僅是張震從藝過程,更是“他來自哪里”“屬于哪里”——祖籍中國,根在中國,文化傳承于中國。
他是《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倔強的小四兒、《春光乍泄》周游世界的少年張宛、《臥虎藏龍》里那個深情的羅小虎,《繡春刀》下那個不得志的沈煉。他扮演過《吳清源》中享譽世界的“棋圣”,還因《一代宗師》拿下八極拳冠軍的榮譽。
《最好的時光》、《刺客聶隱娘》、《道士下山》、《無問西東》……人們熟知電影,更熟知電影里每一個角色的他。我們能從一部部電影中窺見的不僅僅是張震的個人從影經歷,還有兩岸三地如白駒過隙卻又華彩不斷的電影歲月。
祖籍浙江,生于臺北,這是張震,也是千千萬萬祖籍中國(大陸),生于寶島的青年一代縮影。 眼見“臺獨”的惡意,媚日的教習,綠色的恐懼,讓“我是中國人”這句話在臺灣日漸變得晦澀難語。然而,任臺當局絞盡腦汁擺出一副與全世界為敵的架勢,也難以抗衡“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的永恒真理。
張震不易,“張震們”不易! (評,不平小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