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看來是鐵了心想借臺海議題制造路障,阻撓中國前進的腳步。當?shù)貢r間2月28日,美國參議院一致通過鼓動“美臺所有層級官員互訪”的“臺灣旅行法”。
此前眾議院已經通過該法案,這意味著只待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簽字它即可正式成為法律。一項嚴重挑戰(zhàn)一中紅線、破壞中美關系的法案,卻成了“臺獨”勢力眼中的一劑“春藥”,令他們興奮不已。昨天,從“總統(tǒng)”蔡英文,到民進黨當局多個部門,紛紛對美國議員的“支持”連聲道謝,有人甚至做起“破除蔡英文訪問華盛頓障礙”的“癡人狂夢”。這項“親臺法案”真是在幫臺灣嗎?一些冷靜的島內分析人士強調,美國國會不過是把臺灣當成對抗中國大陸的棋子,一旦引發(fā)危機,受沖擊最大的無疑還是臺灣自己。
針對美國國會的無理挑釁,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華春瑩1日在記者會上表示,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系的政治基礎。我們敦促美方信守奉行一個中國政策、遵守中美三個聯(lián)合公報原則的承諾,停止美臺官方往來和提升實質關系,慎重、妥善處理涉臺問題,以免給中美關系造成嚴重干擾和損害。
“臺灣不要挾洋自重”,多家島內媒體將國臺辦發(fā)言人安峰山前一天的對臺表態(tài)聯(lián)系起來。針對部分美國議員近日訪臺并與蔡英文會面等問題,安峰山表示,我們堅決反對美臺之間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和軍事聯(lián)系,也堅決反對美國以任何借口向臺灣出售武器,這一立場和態(tài)度是非常明確的。我們也奉勸臺灣方面不要挾洋自重,否則會自食其果。安峰山還說,國際上確實有一股勢力一直想在臺海生事,以從中漁利,同時遏制中國的崛起,這樣的小動作實際上一直都沒有停止過。
“臺灣旅行法”挑戰(zhàn)一中紅線,一些分析認為,其性質很嚴重,具體沖擊力多大則要看美國行政部門的態(tài)度。臺灣“中央社”1日稱,“臺灣旅行法”獲得通過后,臺美高層官員可望恢復“正常外交往來”。但由于法案涉及的原本就是行政部門的權限,未來行政部門態(tài)度是法案落實的關鍵。以美國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并將大使館遷往耶城為例,美國國會在1995年就通過相關法案,要求美國將大使館遷往耶城,卻一直拖到去年年底才由特朗普正式宣布實施。
顯然,美國會搞“臺灣旅行法”,根本目的絕不是什么“支持臺灣”,而是把臺灣當牌打,牽制大陸。據臺媒報道,美國戴維森大學臺海問題專家任雪莉此前在華盛頓的一場研討會上談到美國會推“臺灣旅行法”問題時,用了一個形象的詞:繼續(xù)“戲弄”臺灣。
臺灣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zhàn)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1日對媒體表示,如果特朗普簽署“臺灣旅行法”,好比對臺美交流“開了一個綠燈”,但馬路上“有沒有車輛通過”,還要考慮當時的情況。黃介正認為,美國關心臺美關系發(fā)展,但“更關心中國大陸的崛起”。美國不僅加強與臺灣的關系,也加強與日本、韓國、印度等國的關系,都是“一盤棋里面的一部分”。
《聯(lián)合報》援引國民黨“立委”江啟臣的話稱,重點是美國政府如何運用國會的授權,加大對中國大陸談判上的力道。美國過去在美中之間,能打的臺灣牌可能是軍購或是對臺灣參與國際空間的支持,未來美國總統(tǒng)多了一道牌可以使用,就是臺美的“高層互訪”,因此將增添“美中臺三邊”的變量。江啟臣預測,北京短時間內一定會有所反應,可能會譴責美國破壞兩岸關系;就長期來看,北京可能會更收縮臺灣在國際上的活動空間,制衡美國。
【環(huán)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環(huán)球時報記者 李司坤 盧長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