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賴清德是“民粹式討好”歷史選民的首選(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
據(jù)臺灣“中時電子報”11月7日報道,蔡當局力推的“一例一休”在島內(nèi)引發(fā)的爭議不斷。島內(nèi)著名作家王豐也在臉書(Facebook)對此發(fā)表看法,他表示,“一例一休”是民進黨新手上場“白老鼠政策”的結(jié)果,原本寓意也是想“討好”。但民進黨的“一例一休”卻馬屁拍在了馬腿上。馬腿拍壞了,民進黨只好找一個該黨最好的“討好專家”賴清德,但殊不知,這正是臺灣衰敗之震源。
王豐認為,在臺灣什么都要證照,今后,政客可能也要考“討好”證照。然而“民粹式的討好”,實際上卻是一個社會一步步走向衰敗的起始點。賴清德成為“民粹式討好”歷史選民之首選。殊不知,這正是臺灣衰敗之震源。
他舉例,臺灣擁有摩托車的數(shù)量驚人,摩托車密度恐怕是一項世界紀錄,更擁有世界相對高的摩托車車禍死傷率。其原因就是出在政客的“討好”。因為老百姓慣性代步用摩托車。于是政客完全不管摩托車帶來的社會集體性災難。
王豐又稱,如果是“賢人政治式”的討好,為了大局,為了大我式的討好,那才是社會之福,而如果“民粹式”的討好,實際是一個社會衰敗的開始。臺灣過去的三、四十年來,甚至包括蔣經(jīng)國時代的晚期,就淪入“民粹討好”的惡性循環(huán)之中而不自知了。
王豐稱人類社會本身就有一種“盲從”的劣根性。當政客忙于以“民粹討好”迎合人群的盲從,就會產(chǎn)生判斷錯亂,“一例一休”就是民進黨盲從“民粹討好”的典型,當其發(fā)現(xiàn)走錯路,想及時導正,社會秩序已經(jīng)付出巨大沉重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