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民進黨與時代力量之間的間隙早在今年初選舉期間已見端倪。當時國民黨元氣大傷,不少民進黨“立委”候選人本以為可以躺著選,不料與民進黨票源重疊的時代力量不分區(qū)立委候選人選情大漲,分散了民進黨“立委”候選人的選票,令民進黨始料不及。但泛綠陣營為了營造團結氣氛,不讓國民黨大作文章,才未讓矛盾和分歧擺上臺面。
然而,“520”后民進黨晉身執(zhí)政黨,時代力量則成為監(jiān)督的在野黨,雙方角色不同,對重大政策議題的分歧也越來越大,在“一例一休”、開放日本核災區(qū)食品、同性婚姻合法化等爭議問題的立場南轅北轍,互嗆叫罵,毫不避諱。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警告時代力量不要肆意抹黑,時代力量則回嗆“不是到‘立法院’當橡皮圖章”。
最近有民調(diào)顯示,時代力量在南部部分縣市的支持度已超越民進黨,令民進黨人相當擔憂兩年后的地方選舉恐遭遇時代力量強攻。這根本就是民進黨自作自受。它當初大力培植時代力量,不過是煽動青年群體“反中反馬”,不料“養(yǎng)虎遺患”,時代力量由于沒有執(zhí)政包袱,可以盡情地討好綠營支持者,反顯得民進黨當局左支右絀。
民進黨上臺半年來,施政手法備受批評,加之泛綠內(nèi)訌,整體政治氣氛有利國民黨。但在2018年地方選舉中,對民進黨失望的選票能否轉(zhuǎn)移到國民黨,還要看國民黨未來兩年的表現(xiàn)能否讓人耳目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