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知道,究竟是林岱樺的“立委”身分,或者是太陽花學運的光環(huán),或者是政黨輪替的因素,而導致法官掰出這么牽強的理由來為林岱樺脫罪。但可以確定的是,法官心中若有一尊司法天平,如果腦中沒有那么多奇怪的政治考量,絕不可能寫出這樣的判決書來。推打警察不算嚴重暴行,卻是無視法治公權力的表現(xiàn);然而,法官要援引“言論免責”來粉飾太平,把根本沒開的會說得煞有介事,甚至責指警察不該阻擋“立委”帶人入內(nèi),反而暴露了自己的心虛,也蹧蹋了“司法”尊嚴。
民進黨動輒指控“法院是國民黨開的”,但看到臺北地院這樣的判決,人們不禁懷疑法院也“政黨輪替”了,否則,為何一碰到綠營“立委”就轉彎。臺灣“法務部長”邱太三最近向檢察官發(fā)出公開信,要求“檢察辦案團隊不能有害群之馬”,起訴不能浮濫;卻遭檢察官群起反嗆,認為他沒有抓到改革重點。的確如此,新當局談“司法”改革,若只能將目光放在檢察官的起訴舉證責任,恐怕無法抓到要害。事實上,許多民眾深感不滿的,是那些躲在“終身職”及“獨立審判”大旗下茍且因循的恐龍法官,日復一日地腐蝕司法正義,卻無人可奈他何。從林岱樺的案子看,這位恐龍法官的判決理由,人們咽得下去嗎?我們當然支持檢察官再上訴,也等著看下次的判決將說出什么道理。
如果“立委”打警察可以因言論自由而脫罪,那么,華航空少謊稱臺灣“總統(tǒng)專機”有炸彈一案,恐怕也該無罪開釋。因為,空少并沒有采取實際行動,而且他是為了更高的空服員罷工理想而發(fā),不是嗎?如果認為這樣的詭辯不能成立,請問,為什么林全可以撤銷對太陽花學生的告訴,卻置因執(zhí)行公權力而被告的警察于不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