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當局新領導人蔡英文與副手陳建仁近日到臺北“忠烈祠”向“國父”孫中山致祭。這算是行禮如儀的規(guī)定動作,不過卻取消了以往領導人都會參與的遙祭中山陵。但即使這樣用小動作切割,“臺聯(lián)黨”等團體仍然不依不饒,抗議表示不滿。
這就是蔡英文當前處境的縮影。一方面要展現(xiàn)“完全執(zhí)政”的度量和維護“中華民國”牌位的立場;另一方面則時刻面對深綠的掣肘和基本教義派的壓力?,F(xiàn)在有選舉勝利和較高民意支持,她尚能左右逢源。一旦過了跟民眾和黨內(nèi)同志的蜜月期,也可能走向另外一種可能: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綠營“立委”一上臺,就提議要把孫中山像“請下神壇”,明顯跟她不是同一個步調(diào)。雖然可用“黨內(nèi)民主”緩頰,但黨政兩頭出牌不齊,形成慣例了就會作用到蔡本人身上,讓“主席”和當局領導人兩種身份打架。據(jù)說正是因為類似刺激,此前堅持黨政分離的蔡英文突然改口,步馬英九后塵繼續(xù)身兼黨主席。類似的例子不止一樁,再比如“兩岸協(xié)議監(jiān)督條例”,蔡英文也是力排黨內(nèi)眾議,才拍板用“兩岸”而非“中國和臺灣”的稱謂。
如今蔡英文在兩岸問題上的表態(tài)止步于“5·20”講話。從最近釋放的施政信息看,前后混亂,讓中國大陸越來越心生疑慮。比如,在世衛(wèi)大會乖乖以“中華臺北”自居,但馬上將“駐美代表”一廂情愿拔高為“大使”;“忠烈祠”里祭“國父”,同時卻明示以后不會再遙祭黃帝陵;在就職典禮上不避“吾黨所宗”唱“國歌”,第二天卻急不可耐廢止課綱微調(diào),并為“太陽花學運”觸法犯禁解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