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到,適逢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此時此刻,悼念抗戰(zhàn)犧牲的中國軍民已然成了華夏大地的主題之一。一個國家不應只有烈士死去的悲傷,更應有精神的傳承——70年的歷史長河,足以沖淡無數(shù)人與事,英烈們的精神卻始終不曾離去。怎樣在紀念的同時更好的前行,正是我們這些享受著幸福生活的人們最該思考與行動的。
紀念,讓我們更懂得珍惜。
清明節(jié)是懷念故人的日子,也是中華民族凝聚情感、銘記歷史的時刻。遙想戰(zhàn)爭年代,多少人為了保家衛(wèi)國,拋妻棄子走上戰(zhàn)場,最終將自己的寶貴生命熔鑄成一座座永遠的豐碑。當年他們浴血奮戰(zhàn)的土地上,如今已是遍地鮮花、綠樹成蔭。無數(shù)個原本平凡的人,鑄就了我們偉大的民族之魂。緬懷他們,感恩他們舍小家保大家的情懷,珍惜他們?yōu)槲覀儎?chuàng)造的溫暖幸福的“大家”。我們慎終追遠,讓流淌在中華民族血液中的崇高精神與價值理念不斷升華,也是在時刻提醒自己:珍惜和平,珍視親情,懂得感恩,維護正義!
紀念,為我們激發(fā)出磅礴之力。
今天的我們,紀念逝去的英烈,也憧憬民族的未來。清明,是一次生死對話,英烈們“舍小家”的大愛,講述著中華民族綿延千年的生命力,激發(fā)著我們前行的磅礴動力。今日之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今日之中國人,亦比歷史上任何時期的先人更有信心與能力實現(xiàn)這個夢想。英烈們的遺志,時刻提醒著我們身負重責大任。正是對歷史的尊重、敬畏和審視,使得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發(fā)展歷程中,能夠不斷汲取奮發(fā)之力。今天,同樣如此,我們紀念英烈,就要用崇高理想、奮斗精神武裝自己,就要勇于開拓、自力創(chuàng)新,就要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化為實際行動,就要愛崗敬業(yè)、在每一個平凡的崗位上為個人與民族的夢想堅持不懈。
沒有“大家”,哪有“小家”?沒有祖國的繁榮富強,哪有個人的家庭幸福?先烈們以生命代價告訴我們這個真理,永遠值得我們珍視!清明是一個萬物復蘇的時節(jié),今天的中國同樣充滿生機。在“四個全面”的戰(zhàn)略指引下,我們正昂首闊步行走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幸福征程上。讓我們把對先烈的追思之情轉化為奮發(fā)前進的動力,讓紀念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去開創(chuàng)屬于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中國臺灣網(wǎng)評論員 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