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變局與新時代中國外交”研討會上,專家學者盤點今年國際形勢
2017年的世界:在“亂、變、治”中前行
本報記者 廖勤
今年是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執(zhí)政第一年,是決定歐洲多國命運的大選年,是中東局勢波詭云譎的一年,是中國外交開啟新篇之年。世界格局在今年呈現哪些新特點?又帶來什么影響?
日前,由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與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聯(lián)合舉辦的“世界大變局與新時代中國外交”研討會在京舉行,專家學者縱論2017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
世界圖景:“亂、變、治”
對于2017年的整個世界圖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研究員蘇格用“亂、變、治”三個關鍵字加以概括。
“亂”表現在國際形勢亂象叢生,不確定性仍存。當今,國際力量對比的基本形態(tài)是:在相對而言的東升西降中,世界政治經濟中心向亞太轉移。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影響力不斷增長將牽動國際力量對比版圖的變化。
“變”是指國際形勢帶有根本性、趨勢性的問題發(fā)生重要變化,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國際力量對比相對東升西降,單極多極斗爭升溫。二、經濟全球化和區(qū)域一體化走向發(fā)生重大變化。過去是亂在局部,如今是世界核心地區(qū)和國家出現亂象。而發(fā)展中國家新興經濟體群體性崛起,引導全球政治經濟格局從量變到質變的轉折進程。三、在世界轉型、全球治理體系改革上,西方相對消極,中國積極推動。四、全球熱點與挑戰(zhàn)走向發(fā)生變化,和平、發(fā)展、全球治理這三大赤字帶來嚴峻挑戰(zhàn)。
但是,變化之外仍有不變之處: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仍是時代潮流;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科技創(chuàng)新加速發(fā)展;世界各國經濟相互依存;國際力量平衡總體有利于保持世界和平態(tài)勢。
“治”體現在中國的全球治理方案。習近平主席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蘇格說,這為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指明了方向。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存在若干轉變:一、戰(zhàn)略使命轉變,中國夢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世界夢緊密相連;二、戰(zhàn)略任務轉變,中國全面參與并引領全球治理;三、政策方式轉變,中國主動塑造外部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機遇。
大國怎樣演繹內政外交
今年,美歐俄等國際主要力量的內外政策取向如何?大國與大國之間互動如何?
中美關系回歸正軌。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袁鵬指出,這種回歸得益于兩次高訪和元首外交。鑒于中美兩國的交往歷史和利益交織,雖然仍會存在不確定性,但中美關系不會偏軌,更不會翻船。
歐洲“好、穩(wěn)、緩、深”。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黃平認為,相比2016年,歐洲在2017年的表現是經濟走好——GDP增長,就業(yè)、貿易、赤字等各項數據都向好; 政治走穩(wěn)——在歐洲今年幾次大選中沒有飛出“黑天鵝”,一些民粹主義候選人并未如外界擔心的那樣贏得選舉;安全走緩——恐襲頻次在減少,討論安全議題的熱度在降低,歐洲的安全形勢在改善;一體化走深——對歐洲的認同更深化,歐洲今年的主題依然專注內部事務。但隨著經濟走好,歐洲在全球事務上會逐步示強。
俄羅斯的競爭力在上升。華東師范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馮紹雷指出,當前,俄羅斯面臨的最尖銳問題是經濟挑戰(zhàn),但權威國際機構對俄羅斯的評估顯示其商業(yè)環(huán)境、創(chuàng)新能力、對能源依附狀況都大有改進。俄羅斯正從危機走向重構的大國戰(zhàn)略。
世界經濟走勢:增長超預期
如何看待今年全球經濟的走勢?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鳳英指出,今年的世界經濟形勢呈現三大特點:第一,世界經濟增長超預期,且具有普遍性、全面性增長的態(tài)勢。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不是新興市場、發(fā)展中國家在引領增長,而是大國引領,包括中國、歐洲、美國。第二,世界經濟增長背后出現了周期性、結構性、技術性的現象。自2012年至2016年,全球經濟增長始終低迷不振,去年僅增長3.2%,但預計今年將反彈至3.6%,明年預計達到3.7%。由此可見,世界經濟出現了一種周期性現象:從金融危機后的周期性衰退、到走出危機進入復蘇時期的增長乏力,直至如今在無額外刺激措施情況下實現自然反彈。在此背景下,消費、貿易和投資在復蘇,這些都說明結構性現象在出現。而最關鍵的現象是技術性,即經濟增長由科技引領驅動。第三,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力量格局變化仍向新興經濟體傾斜,雖然發(fā)達國家在引領世界經濟,但是中國以及整個亞洲經濟的崛起并未中斷。
安全形勢:局部動蕩更加突出
國防大學戰(zhàn)略研究所所長、國家安全學院教授孟祥青認為,今年國際安全形勢主要呈現五個新特點:
其一,局部動亂和動蕩更加突出,強烈沖擊原有國際安全秩序。其二,“伊斯蘭國”(IS)趨于瓦解,但國際反恐任重道遠。2017年延續(xù)了恐怖主義出現的新特征:分散化、獨狼化、向全球和周邊蔓延的趨勢。其三,地區(qū)軍備競賽有所加劇,大國軍事競爭更趨激烈。其四,大國進一步加強網絡安全戰(zhàn)略部署,推動網絡空間安全發(fā)展。其五,周邊成當今世界熱點較為集中的地區(qū)之一。
孟祥青認為,未來,國際動蕩和沖突出現復合化趨勢,解決難度加大;主要國家之間安全合作除了在非傳統(tǒng)領域取得進展外,在傳統(tǒng)安全領域的對抗沖突也在發(fā)展,需引起重視;大國在安全領域的競爭和博弈對地區(qū)和全球安全的影響越來越大;改革和完善全球安全治理體系提上日程,對中國而言既面臨挑戰(zhàn),更意味著機遇。
(原標題:2017年的世界:在“亂、變、治”中前行)
來源:http://www.chinanews.com/gj/2017/12-11/8397474.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