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輩出 臺版“封神榜”輪番上演
臺灣社會現(xiàn)如今是“大神”輩出,隨便一個小模特出道,動輒被封為“女神”,在網(wǎng)上發(fā)表一些意見,就被封為“宅神”。此外,在信用卡消費領域有“卡神”,在股市上有“股神”。今年3月爆發(fā)的“太陽花學運”也造出兩個“神”:“帆神”與“廷神”。在政壇上,賴清德因為施政滿意度高,屢被評為“五星級市長”,而獲封“賴神”。因此有網(wǎng)友諷刺道,“臺灣人最愛‘封神榜’,瘋完一個,又瘋一個”。
事實上,臺灣興起“造神運動”,可不是最近幾年的事,二十年來,政壇上已出現(xiàn)過三尊“大神”——宋楚瑜、陳水扁和馬英九,他們當年都是叱咤風云的“媒體寵兒”,也是選民心中的大明星。宋楚瑜任臺灣省長時,憑借全省走透透的親民形象以及高效率,獲得八九成的支持度,打造“宋省長神話”;陳水扁則早在臺北市議員時代就是政治明星,1994年更是一舉拿下臺北市長寶座,2000年他當上“總統(tǒng)”后,聲望達到頂峰,年輕人紛紛以當扁迷為榮;而馬英九當年以“掃黑部長”的形象累積政治聲望,后來辭去“法務部長”,在大學任教,教室仍永遠爆滿,當臺北市長時一樣擁有高人氣。
世易時移,“大神”們早已走下神壇。宋楚瑜雖有“大內(nèi)高手”之名,但由于幾次決策失誤,讓親民黨瀕臨泡沫化,他本人也常被批“過氣政客”;陳水扁則由于貪腐丑聞連環(huán)爆,成媒體圍剿的對象,最后淪為階下囚;馬英九則因為執(zhí)政“無感”,明星光環(huán)逐漸暗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