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東森新聞網1月8日報道,臺灣基隆港外的海底通訊電纜日前疑遭貨輪拖錨損壞,臺當局官員稱此“非單純事故”,反映大陸對臺灣地區(qū)“灰色地帶”行動升級。對此,大陸國臺辦表示事件是常見海上事故,并批評相關言論是憑空臆想,“反中抗中”不擇手段。
據英國《金融時報》此前報道,臺灣地區(qū)宣稱,1月3日上午,一艘喀麥隆籍貨輪“順興39號”對臺野柳東北方海域的國際海底電纜造成損壞。臺當局官員稱,該船所屬公司的唯一登記主管為大陸公民。
臺當局防務官員還說,這不是一起“單純的事故”,更有臺灣地區(qū)專家將事件指向是未達戰(zhàn)爭門檻的“灰色地帶”行動。
對此,大陸國臺辦發(fā)言人陳斌華8日晚間表示,全球每年約發(fā)生百余起海底光纜損壞事件,是常見海上事故。
陳斌華批評,民進黨當局在基本事實、事故責任尚未厘清的情況下,憑空臆想,刻意將海纜事故渲染炒作為所謂大陸“灰色地帶威脅”,充分表明其操弄“反中抗中”不擇手段,毫無底線。
此外,據臺灣“中時新聞網”1月7日報道,針對島內一連串“大陸試圖封鎖臺灣”“灰色作戰(zhàn)”等論調,臺灣軍事分析師張競一針見血地指出,海纜受損程度被明顯夸大,而其他說法更是一連串不合理的陰謀論。
臺灣中華戰(zhàn)略學會研究員張競受訪時指出,受損海纜的投資方包括兩岸電信公司,若海纜受損,必須由所有合作伙伴共同承擔損失,“要是指控大陸有意進行破壞,意味著破壞自己的資產,顯然是搬石頭砸自己腳,完全不合常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