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8月1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薛洋 見習記者 陳紫琳 實習生 曾婉婷 )張耿豪是臺灣嘉義人,姚若瑛是福建廈門人。她是他的直系學姐,他們相識于一場補課,他們慢慢地一起吃飯、逛街、看電影,在日常相處中有了相知相戀的機會,2007年10月17日,他們水到渠成地在一起了。
數(shù)次擦肩,換一次與你相戀
看似巧合,其實都是張耿豪的“蓄謀已久”。2003年廈門的公交車上,他們相遇了。姚若瑛就坐在張耿豪的身旁,那時他們彼此還不相識,張耿豪卻早已對身旁的這位產生了好感。2006年,張耿豪大三,在校園中他和她擦肩而過,他才知道原來他們是同一所學校的,這可給張耿豪逮著了機會。經(jīng)過多方的打聽終于了解到,她,是他的直系學姐,同時還是院刊的主編,了解到這些信息的張耿豪,找了當時也同在院刊的同學,以課業(yè)跟不上需要請家教為由,請同學幫忙詢問是否可以幫他補課,沒想到姚若瑛居然答應了。補課的時候他經(jīng)常不專心聽,而她也可以因為外教的一個噴嚏笑半節(jié)課。不過誰在意呢,反正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就這樣,張耿豪成功把姚若瑛追到手了。
真正的愛情能夠跨越遠距離。在一起之后,當張耿豪還是個大四的學生時,姚若瑛早已進入日本航空公司開始上班。但是,二人之間的差距并未阻礙他們前進的步伐,反而成為了兩人愛情的試金石,他們選擇用自己的方式,一步步慢慢地向對方靠近。畢業(yè)后的張耿豪因為證件及兵役問題,不得不回臺,得知他要回臺灣的那天,姚若瑛哭得很傷心,因為一回去,最少得一年的異地,張耿豪為了不耽誤姚若瑛,提出了分手,而姚若瑛堅決不同意。沒想到,入伍體檢后張耿豪免役,也就意味著他可以馬上回廈門?;氐綇B門后,張耿豪留在廈門遠程并居家辦公協(xié)助家里的工作,每天到點就到國際銀行中心接姚若瑛下班,兩人回家煮飯、吃飯,到了晚上9點再送姚若瑛回家,日復一日平平淡淡如同尋常夫婦一般的生活,是他們正用著自己的方式,向著對方靠近,詮釋著細水長流的愛情。
2009年,張耿豪向姚若瑛求婚,她拒絕了,姚若瑛認為現(xiàn)在還太早了,說她還不想那么早結婚。于是兩個人就接著過著平淡甜蜜的小情侶生活。直到2011年,姚若瑛說她的閨蜜都結婚了,問張耿豪什么時候求婚?所以后來,張耿豪偷偷買了鉆戒,在姚若瑛睡覺時,將鉆戒偷偷地戴在她手上,隔天早上姚若瑛翻著白眼對著張耿豪說,“昨晚我早就醒了,這個求婚很爛,你還欠我一場求婚。”
只字不提愛,句句都是愛
2012年5月31日他們結婚了,婚后姚若瑛跟張耿豪回臺灣生活過兩年,張耿豪談及為什么又回到了廈門這座城市,他說:“因為臺灣對她而言,沒有親人、朋友,所以最終我們還是回到了廈門。”
張耿豪姚若瑛夫婦的愛情,雖然只字不提愛,但句句都是愛。張耿豪深有感觸地說道:“雖然我的老婆從交往到現(xiàn)在從來沒對我說過一次‘我愛你’,但她將她的愛都放在每個生活細節(jié)當中,比如吃的、穿的、用的,都能看得出她的細心與貼心。”相愛的人就算是在平凡的日子里也發(fā)著光。“其實我和我老婆從交往到現(xiàn)在15年,我們一直以來都是平平淡淡,當然我也偶爾會給她準備一些小驚喜,但她了解我,所以都會被她識破。” 張耿豪笑著說。這對夫婦又何嘗不是在柴米油鹽中制造著專屬對方的浪漫呢。
在談到關于未來的打算時,張耿豪說未來太遙遠了,我們還是覺得平平淡淡的就好,如果真的可以是希望疫情快點結束,還有好多地方想帶著老婆小孩一起去。最后還不忘提到“欠老婆一次求婚的事”,他哈哈大笑著說可能要活到七老八十才會實行了。
“我們一起走過的這十五年,不僅在去過的地方,也在我們的腦海中留下了足跡。”張耿豪說,“也許我們不像其他夫妻一樣去過很多地方旅游,也許我們也不像其他夫妻一樣充滿激情或者經(jīng)?;ハ鄡A訴愛意,但平平淡淡才是真,不是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