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5月20日訊(海峽導(dǎo)報記者 薛洋攝影報道) 福建省沿海的金門與廈門、海門自古是一家,在歷史上合稱“三門”,由于后來金門被臺灣當局實際控制,也走上了與其他“兩門”不同的發(fā)展道路。不過總體而言,金門人文、風(fēng)俗更接近廈門(尤其是大嶝島一帶)而非臺灣。在金門島上,隨處可見閩南古厝,宮廟門口所演出的“社戲”,也跟廈漳泉差不多。
金門酒廠是金門的金雞母,逢年過節(jié)金門縣政府都會推出限量酒,作為全體縣民的福利。此外,金門酒廠還貢獻規(guī)模龐大的稅收,讓這個長住人口僅數(shù)萬的小縣“富得流油”,很多公共服務(wù)都是免費,相關(guān)福利標準也高于臺灣島內(nèi),加之過去有“小三通”的便利,因此吸引其他縣市的民眾來此設(shè)籍。
自2020年以來受,金門受新冠疫情沖擊很大,不僅游客斷崖式下跌,小三通航班也都停了。這兩年多來,金門縣政府壓力很大,因為稅收銳減;縣民日子也不好過,因為想離開金門實在太難了。
金門民宿老板陳小姐過去每周五下午經(jīng)常都會帶上全家經(jīng)小三通來廈門,在這里住上兩夜周日下午返回,期間會跟小孩去游樂園玩或去商場“血拼”。在陳小姐看來,廈門不管住宿還是購物都比金門便宜,她家的民宿用品,包括長虹電視機從廈門淘過來的,“想起那個時候,真好!”
如今小三通斷了,陳小姐通常只能困在小小的金門島,想到臺灣得搭飛機,機票貴不講,由于航班縮減往往一票難求。她坦言,很多金門人都憋壞了,大家也都期待疫情盡快散去,回到以前可以隨時去廈門血拼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