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盛典的電影展映上,一部講述兩岸大時代小人物悲喜劇的電影《媽祖回家》,悄然引發(fā)關(guān)注和熱議。

《媽祖回家》影片講述
解放前中國東南沿海的小船主私渡臺灣
36年后抱著媽祖神像“回家”的故事
莆田忠門船主吳天桂和臺灣籍老兵林奇?zhèn)?/p>
兩人都是媽祖文化敬仰者
不論是離開、漂泊還是回家
始終都帶著“媽祖”找寄托、保平安
“層層錯位”的小人物悲喜劇
編劇王鴻為劇中兩個小人物安排了“交錯異位”的命運。影片時間設(shè)定在解放初期,流落在福建沿海的臺籍老兵林奇?zhèn)ヒ恢毕胨蕉苫嘏_灣,當?shù)匦〈鲄翘旃鹨蛐禄橐龇C布被三個老婆搞得焦頭爛額。林奇?zhèn)ジ嬖V吳天桂臺灣還可以一夫多妻,慫恿他舉家一起私渡烏坵嶼。陰差陽錯之下,一直想回臺灣老家的林奇?zhèn)ビ肋h滯留在了大陸,而意外流落到了臺北的吳天桂,多年后因思鄉(xiāng)心切,一直試圖想再次私渡回大陸。兩岸睽隔三十幾年之后,吳天桂最終以率領(lǐng)臺灣媽祖信眾從海上直航湄洲島朝圣的方式,回到了他魂牽夢縈的故土。無意間開啟了兩岸自1949年之后,首次有組織的大規(guī)模民間直航。
影片將媽祖這一兩岸民眾的共同信仰作為象征意象貫穿全劇始終。 正是在媽祖文化這一兩岸心靈紐帶作用下,吳天桂帶頭“策劃”了1989年5月6日海峽兩岸首次民間直航,捧著媽祖像回到闊別36年的故鄉(xiāng)。
“現(xiàn)在能將兩岸同胞內(nèi)心連接在一起的,一個是文化,一個是鄉(xiāng)情。 ”導演蒲劍告訴記者,對于擁有共同精神文化信仰的兩岸同胞來說,媽祖文化讓兩岸人民能夠有更深刻的感情連結(jié)。“看了劇本,我覺得它具備了平民史詩電影的基礎(chǔ)。”
首部媽祖文化現(xiàn)實題材影片
《媽祖回家》將媽祖文化首次搬上電影銀幕,是全球首部深度展現(xiàn)媽祖信俗文化的現(xiàn)實題材故事影片。 在大陸公映當天,在廈門的臺胞施養(yǎng)世抱著媽祖神像走進影院觀影。觀影中施養(yǎng)世被喚起了心底最深沉的情感,一幕幕畫面讓他觸景生情。施養(yǎng)世感慨地說,兩岸同胞血濃于水,和平來之不易。

臺胞施養(yǎng)世(右5)抱著媽祖神像觀影
該電影視角新穎、構(gòu)思奇特,故事溫暖感人。劇情通過幾個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在深度呈現(xiàn)兩岸民間關(guān)系、客觀探究臺海局勢的大歷史背景下,呈現(xiàn)兩岸人民難以割舍的血脈情緣和媽祖文化的巨大魅力,深刻反映了海峽兩岸由隔絕到交往交流,由敵視到和平發(fā)展的歷史變遷。
“跨越山海”呼喚“回家”
民族復興、國家統(tǒng)一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民心所向。影片的終極海報提煉出“民心所向,天下太平” “跨越山海”等宣傳口號,意在將媽祖這一民間信仰文化升華到兩岸同胞消弭隔閡、共創(chuàng)和平、共促統(tǒng)一的民族宏愿。
《媽祖回家》這一電影名同時也寄寓了更加深沉的和平統(tǒng)一愿望:唯愿媽祖回家,意味著一個過往時代悲歡離合的終將落幕,迎來久違的重逢與團圓。

時至今日,媽祖信仰
已傳播到全球45個國家和地區(qū)
擁有上萬座廟宇、3億多信眾
僅臺灣地區(qū)就有媽祖宮廟3000多座
媽祖信眾1600多萬人
超過其總?cè)丝诘娜种?/strong>
是全球媽祖信仰最普及化、大眾化的地方
(你好臺灣網(wǎng) 看臺海公眾號)


